下载此文档

傣族人不认识的孔雀舞.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傣族人不认识的孔雀舞摘要: 白族姑娘杨丽萍所跳的孔雀舞, 与傣族最初的舞蹈相差甚远。从 1951 年开始,舞蹈中就被加入了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的元素, 时至今日,“孔雀舞”和“傣族”的联系已十分模糊。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它不断改变? 文/ 大象公会 1956 年 12月 16 日,云南德宏州举行中缅边民联欢大会,两国总理一同观看了一场颇有特色的舞蹈——《双人孔雀舞》。表演结束后,周恩来紧握住演员毛相、白文芬的手说: “果然名不虚传,孔雀舞很优美,但还要继续发展,让它更加完美”。此时的孔雀舞已与传统舞大相径庭: 从单一男性表演变为男女同台,融入了维尔吾族、蒙古族等歌舞元素后,第一次将祭祀、自娱的动作编排为现代意义上的舞蹈。 2 而周恩来的话又让孔雀舞的变化更进一步。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杨丽萍等艺术家的表演中几乎看不到传统男子独舞的痕迹, 即使标志性的“三道弯”动作,也由传统的静态、横向为主,变为大量运用头和胸、腰和臀、胯和腿呈现的 S 状曲线——对于年长的傣族人而言, “孔雀舞”与“傣族”,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陌生感。 2012 年春晚,杨丽萍、王迪表演的舞蹈《雀之恋》 3 【苏式文化制造的“民族舞”】孔雀舞的改造,源于 1951 年中央民族学院文工团对云南的访问。艺术创作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 强调民族、民间特色。同时, 苏联红旗歌舞团、国立民间舞蹈团、小白桦树舞蹈团陆续访问中国,其民族舞蹈强烈、直观地冲击了中国舞蹈界。为了创作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中央民族学院文工团到各地采风。当时, 孔雀舞艺人毛相正在民族干部培训班学习。一天晚会上, 毛相为访问团表演了相对原始的孔雀舞,中央民族学院文工团十分赞赏,吸纳他为成员。这次邂逅成了孔雀舞发展的关键转折。很快, 包括毛相在内的大批演员前往苏联学习先进经验。云南德宏的民间艺人毛相,他首次将孔雀舞带上舞台 4 经过一番全新的艺术培训,毛相创作了更先进的“双人孔雀舞”。他调动了年轻时对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舞蹈的观察, 糅合了大鹏鸟舞、鹭鸳舞、大象舞、花环舞的元素,并且在细节上,加入了蒙古族的硬肩、软肩、笑肩、抖肩,维吾尔族动头、晃颈的动作,孔雀舞因此焕然一新。不过,这次改造仍然保有原有的孔雀舞基础,由男性表演,同时动律上以传统走步为主: 两膝微曲, 脚跟主动向上抬起,重拍在下全脚落地,基本保持上下均匀的节奏。舞蹈姿态以四肢弯曲为主,身体主干的弯曲并不明显,通过手臂和手形的位置变化形成各种孔雀姿态。最关键的变革是在舞蹈编排上。以孔雀生活习性为主线, 使得孔雀舞“有头有尾”,成为完整的舞蹈节目。双人孔雀舞反响不错。中央歌舞团创作室的核心编导金明很快拜访毛相,这是一次关键的变动——专业人士第一次加入孔雀舞改造,让进程陡然加速。专业的金明迅速接管了新舞的创作。在金明看来, 要重点体现傣族姑娘的柔美,模仿孔雀的优雅造型再合适不过。于是,孔雀舞就此换了性别,服饰也从长裤变成了长裙。此时的中国舞蹈界正虚心地向苏联学习, 全方位引进古典芭蕾训练体系。因此,金明在体态、技巧处理中突显了延伸、拉长的芭蕾审美,比毛相舞蹈动作中的弯曲和小巧更进一步。同时,为提炼傣族的民族特性,他突出了传统傣族舞蹈中由呼吸带动的上 5 下动律元素。并且,为了让表演更出色,一位朝鲜族姑娘被选为领舞者。由金明编导, 朝鲜族演员崔美善表演的《孔雀舞》, 这也是孔雀舞自毛相后第一次由专业演员表演一系列的改变使得“孔雀舞”的形态与民间大相径庭, 虽背离了传统,却十分符合现代审美。 1957 年,《孔雀舞》获得了苏联举办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金质奖章。同年,《人民日报》评论中介绍: “这个舞和傣族的孔雀舞,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风格都大不相同,这就很难看作是根据傣族的舞蹈传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出来的东西”, 但却高度评价道:“姿态活泼轻盈, 看起来是华美的…… 6 广泛吸收东西各国、各民族的舞蹈,参考借鉴,这对于我们的舞蹈创作,有极大的帮助”。【杨丽萍的第三次改造】但是,孔雀舞的改造并非一帆风顺。文革初期,文艺黑线专政论打击了之前绝大多数艺术成就,孔雀舞也包括在内,被称为“封、资、修”的产物,当时的代表人物刀美兰也被下放,一度风光的舞蹈协会、歌曲团均处于瘫痪状态。 1976 年后,孔雀舞逐渐复苏。 1979 年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少数民族歌舞重新登上舞台,孔雀舞在各类舞蹈大赛频频获奖, 公演接踵而至, 甚至于在领导人出访这样的国家级活动中, 孔雀舞都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刀美兰《金色的孔雀》堪称这一时期孔雀舞的代表作。刀美兰在回忆中认为:它不仅表现了傣族人民的善良和美丽,更传达了傣族人民从“四人帮”迫害中获得新生后的喜悦心情。在编导上, 全舞被分为苏醒、嬉剧、飞翔三个部分, 表现了一只美丽的孔雀在黑暗中苏

傣族人不认识的孔雀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yinyzha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