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园路系统布局形式及其美学意义。园路的布局形式西方园林多为规则式布局,园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几何形。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园林也多采用自然式布局,园路讲究含蓄;但在庭园、寺庙园林或在纪念性园林中, 多采用规则式布局。园路的布局形式取决于园林的规划形式。一般所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式有棋盘式、套环式、条带式、树枝式。 。这种园路系统的特征是:有明显的轴线控制整个道路的布局, 一般主路为整个布局的轴线,次路和其它道路沿轴线对称,组成闭合的“棋盘”。这种道路系统适合规则式园林,道路规整、规律性强,由道路所划分的地块可大可小,都形成规则的地块。但这种道路较为单调,有时会受到山地的限制,出现对地形进行改造等问题,较为适合平地使用。 :主路构成一个闭合的大型环路或一个“8”字形的双环路,再由很多的次路和游步道从主路上分出,并且相互穿插、连接与闭合,构成另一些较小的环路。主路、次路和小路构成的环路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套、互通互连的关系,其中少有尽端式道路。因此,这样的道路系统可以满足游人在游览中不走回头路的愿望。套环式园路是最适应公共园林环境,并且在实践中也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园路系统。 ,采用条带式园路系统较为合适。这种园路布局形式的特点是:主路呈条带状,始端和尽端各在一方,并不闭合成环。在主路的一侧或两侧,可以穿插一些次路和游步道,次路和小路相互之间可以局部闭合成环路。 、河谷地形为主的园林或风景区,主路一般只能布置在谷地,沿着河沟从下往上延伸。两侧的山坡上的多数景点都是从主路分出一些支路相连,甚至再分一些小路继续加以连接。支路和小路可以是尽端式,也可以成环路,但多数为尽端式。游人到达景点后,从原路返回到主路再向上行。这种道路系统的平面形状就像许多分支的树枝一样,因此叫“树枝式”。因此,从游赏的角度看,它是游览性最差的一种布局形式,是在受到地形限制时,不得已而采用的一种道路布局形式。园路系统的美学意义园路布局要萦迂回环西方园林追求形式美、建筑美,园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为“规则式”景园。而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园林也多采用具含蓄、自然的布局;但在寺庙园林或纪念性园林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所以园路的布局要做到萦迂回环,曲径通幽,以“自然式”景园为特点。园路要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路因景曲,境因曲深”,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以丰富景观,延长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活跃空间气氛。也就是园路的曲折要有一定的目的,随“意”而曲,曲得其所,如:在自然式水池岸布路与宜随池而曲,略有凹凸变化;山坡路宜盘旋环绕而上;两土丘之间沿丘脚的相接线弯曲布置;为逾越石山、花丛等障景而曲;符合传统“曲径通幽”的要求而曲。最忌弯曲时角度相同,在短距离内曲得太多以及走投无路的曲。园路要多样性,园林中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人流集聚的地方或在庭院内,路可以转化为场地;在林地或草坪中,路可以转化为步石或休息岛;遇到建筑,路可以转化为“廊”; 遇山地,路可以转化为盘山道、蹬道、石级、岩洞;遇水,路可以转化为桥、堤、汀步等。路又可以它丰富的体态和情趣来装点园林,使园林又因路而引人入胜。二、简述绿地系统的布局类型与艺术
园林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