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 高一年级_信息技术_学科教学案课题循环结构之 for 循环编写人高士娟时间 2课时内容设计意图【教学目标与知识点】 1 )掌握和理解循环结构中的 for 循环 2 )学会使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for 循环结构的格式【教学难点】循环结构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求s=1+2+3+ ……+100 解决方法: 方法一:公式计算方法二:重复计算板书: S=1 S=1+2 S=1+2+3 S=1+2+3+4 …… S=s+i 重复做 s=s+ I,引出循环结构。通过流程图解读问题求解过程。【流程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 学生容易接受, 也容易进行知识的迁移,能让学生水到渠成的掌握知识。学生适时归纳,总结规律,可在教学中强调,循环结构就是寻找出规律的重复计算。开始 0→ s1→i s+i → s i+1 →i 输出 s结束 Y N i<=100 【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iAsInteger Dim sAsInteger s=0For i=1To100 s=s+i'循环体 Next iPrint "s="; sEnd Sub 讨论与思考: ⒈本例中循环结束时,循环变量 i的值是多少? ⒉若有如下一段代码: For j=15 to3Step –2Print jNext j 则循环结束时,循环变量 j的值是多少? ⒊循环变量的增量能否为 0,如果为 0,运行结果怎样? 问题解决后,引出循环结构的格式: 二、 for 循环结构格式 1、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终值 Step 循环变量增量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通过对流程图的解读,使得学生体会流程图对于程序理解的重要性。给出能运行出结果的程序,让学生有自己编程的迫切希望。有了内在动力,学生会自行找到方法。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的 for 循环。图 6-24 所有循环结构应包含以下四个部分: ①初始化:给循环变量和其它变量赋初值; ②循环体:要重复执行的操作; ③修正部分:修改循环变量的值,为循环的下一次重复做准备; ④检查部分:测试循环条件,判断循环是否还要重复。根据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终值 Step 循环变量增量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分析求 1+2+ ……+100 程序中的初值、终值、循环变量增量、循环体分别是什么。 2、课堂练习[练习一]求 100 以内(含 100 )偶数的和。[练习二]编程实现 s=1*2*3*4*5 [练习三]编程实现 s=1*2*3*4*5*6*7*8*9*10 三、习题 :计算 1+2+3+ ……+99+100 的值。修改:常量、变量 1和变量 2 private mand1_click() s=常量 for i=1 to100 step 1 s=s+ 变量 1 next i print 变量 2 end sub 2. 完善程序,将代码段中“常量 1”、“常量 2”、“表达式”处分别换成正确的常量值和表达式,其他不变,使得程序运行的结果是:: 100 以内(含 100 ) 偶数的和。给出标准格式,让学生真正理解 for 循环中的循环变量、初值、终值、循环变量增量、循环体的概念。扩展到一般情况,为后继循环结构做好铺垫。课堂练习的设计使得学生通过
循环结构之for循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