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播音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8. 播音性质的主调是新闻性 9. 构成播音创作活动的三个主要因素: 创作主体、创作依据、受众 10. 从事播音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受众 11. 副语言包括: 眼神,面部表情,体态, 服饰,时空感觉显示等。 12. 播音创作从媒介上分: 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 13. 播音创作依据的基本元素是稿件 14. 1949 年 12月 15日,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5. 播音中的三性: 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三感: 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 10. 播音创作主体: 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 11. 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出内容以节目的形式出现 12. 受众从收视态度上分:积极受众,固定受众和随意收听(收视)的受众 13. 有声语言的动力器官:肺, 横膈, 胸廓, 气管有声语言的发声器官: 喉 14. 播音创作从传播方式上分: 录播和直播 15. 节奏分为 6 种类型: 高亢型,紧张型, 轻快型,低沉型,舒缓型,凝重型 16. 好的声音状态对气息的要求: 深,匀, 通,活 17. 在电视节目中,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方式: 音画同构式,音画平行式和音画反构式 18. 播音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 传播前沿, 中介工序,联系纽带名词解释: 声音共鸣: 话筒前要求发音者采用以口腔为主、辅以胸腔和头腔在内的上下贯通的声道共鸣方式。声道共鸣的状态感觉是: 一根弹性声音柱, 由胸部的支持垂直向上, 到口腔流动向前,“挂”于硬腭前部,透出口外。对象感: 对象感就是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 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 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节目主持人: 以个体行为出现, 代表着群体观念, 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 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节奏: 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也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节奏的变化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的对比组合显现。节奏是交替出现的有一定规律的有序运动。在播音中, 节奏应该是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胸腹联合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总的感觉是: 小腹微收, 随着气流从口鼻被吸入肺下部, 两肌向两侧扩张, 腰带渐紧, 小腹随之收缩。呼气时, 保持腹肌的收缩感, 以牵制膈与两肋使其不能迅速回弹; 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 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 而膈与两肋在这两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声音弹性:声音弹性,是与声音“僵持”相对立的概念, 指声音对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适应力,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产生的可变性、对比性、层次性。简答题一, 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 播音环节具有哪些作用? 1. 构建语言(副语言)传播系统,使传播潜能变为传播现实,具有传播形成作用。 2. 传递信息, 体现态度, 揭示语义思想内涵, 具有了解、认识社会作用。 3. 规范美化语言,建设语言文明,具有语言表达的审美示范作用。二, 从播音创作活动的角度来考察受众的心理及接收规律,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 注意线条性,把握过程性。言语传播和接收是线性过程, 受众对创作主体所发出的信息有一个认识判断接收的过程, 有一个接码——解码——收码的过程, 有一个认识——情感——意志的过程, 创作主体应注意传
播音学概论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