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字深闺的连南瑶寨要敢于走出新路子我国的瑶族中有 30 多个分支,连南瑶族自治县却是全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全县 17 万人口中,有 8 万多是排瑶,占全县人口的 53% ,另一分支过山瑶人口只有不到 3000 人。连南在 1953 年成立自治县,时值新中国成立之初,著名戏曲家刘铁山先生为中央少数民族汇报演出收集素材, 来到连南瑶寨采风, 偶闻瑶寨人民唱跳长鼓舞歌, 被其原生态的音律打动, 于是与著名作曲家茅沅先生合作将其改编成管弦乐, 作为汇报演出曲目, 经典民族音乐《瑶族舞曲》由此诞生。因此,连南瑶族自治县又被称为“瑶族舞曲的故乡”。■现状在历史沿革中幸存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排瑶主要来自湖南湘江、沅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区。约在隋唐时期, 排瑶的祖先经辰州、道州等地, 迁徙到连南山区结寨定居。过山瑶则在清朝时期分别从湖南和广西迁徙到连南,新中国成立后,已建寨定居下来了。据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局局长唐铁荣介绍, 连南瑶寨因地处深山之中, 过去几乎与世隔绝,但也因此许多民族风俗习惯得以完整保留。“但在历史沿革中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流失。尤其在文革期间, 一些庙宇、经书被查烧, 只有少数的经书被埋在地下免遭毁坏,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把它重新找回来并抄写备份。那个时候受到影响的还有瑶族传统的盛大节庆耍歌堂,十几年没有搞,婚俗、成人礼、丧葬习俗等很多风俗习惯都被禁止,直到 80 年代初才恢复,这对瑶族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即使是这样, 连南瑶族文化的保存还是相对较完整的。今年 5月,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任后首次来连南视察, 也惊叹广东竟然还有保存这么完好的民族文化, 并称赞其为隐于深闺的瑰宝,提出把弘扬瑶族文化列入发展纲要。”唐铁荣介绍道。改革开放带来春风“上世纪 80 年代,瑶族男子还是可以梳起发髻,街上还是随处可见穿着瑶族服饰的瑶民, 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瑶民外出学习和工作, 为了融入汉族大家庭, 他们只得剪成短发, 穿起汉族服装, 其实这是源于一种民族的不自信。改革开放后, 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民族扶持政策, 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给予很大优惠, 这提升了瑶族人民的自信。现在走在大街上, 我们又能看到很多瑶族文化的元素, 现代的瑶族人民即使身着汉族服饰,在身上也会挂着瑶族的布包、帽子等。”唐铁荣介绍道。■发展政府需转变思路“ 2010 年以前,我们搞经济注重 GDP ,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工业,认为只要能带动经济发展就行,事实证明这样是走不通的,发展思路必须调整和转变。”唐铁荣说。据唐铁荣介绍, 近几年, 改革开放已经到了一定阶段, 发展思路、战略不能一味跟着珠三角走,也不能盲目发展工业。“我们的交通区位条件不同于珠三角,我们的优势在于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特色, 所以完全可以走‘生态崛起, 特色立县’的道路。我们的矿产资源很多, 但转变思路后, 我们不去挖, 而是选择保护生态环境; 另外就是把我们的民族文化融入到旅游等产业当中,以特色立县。提升民族自信“连南有几万的绣娘, 但基本上绣的服装、饰品都是自用, 或者给兄弟和丈夫, 还没有形成产品。”据唐铁荣介绍,目前政府正寻求与相关研究机构、企业的合作,希望把瑶族文化元素融入相关的产品中,“让绣娘觉得随手绣出来的东西都可以挣钱,手艺自然就能传承下来了。”唐铁荣认为,提升民族自信,需
待字深闺的连南瑶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