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六讲 技术的概述.ppt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六讲技术的概述
一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他体现在两方面
。狭义的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其中,技术理论是在科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中介。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属于直接生产力的
技术和科学的区别
1 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一般生产力,技术是实践关系,属现实生产力
2目的不同,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技术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建立操作体系
3可预见程度不同科学一般不可预见
4评价标准不同,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扩大知识储备,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能否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
2技术具有的特征(4个):
⑴自然性和社会性
技术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革和利用自然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革天然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的调控过程中,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技术是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的结合;
⑵物质性和精神性
⑶中立性和价值性
⑷主体性和客体性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备)的统一
(5)跃迁性和累积性
二、技术的构成、分类
技术构成的要素的形态有:
⑴经验形态,主要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
⑵实体形态,主要是指以工具、机器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
⑶知识形态,主要是指以技术知识为象征的主客化技术要素。
各种技术活动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特点有:
⑴独立性与相关性
要素既独立又相互关联
⑵互补性与主导性
各类要素之间存在互补机制保证技术结构的整体协调;要素的发展不平衡在一定时期,有的要素处于主导地位。
⑶自稳性与变异性
某个技术要素在受到其它技术要素的干扰时,具有抗干扰能力,保持自我稳定;同时,自我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要素之间会互相转化
技术的分类
按人类实践活动的领域分类:
自然技术分类:实验、专业、工程和生产技术
按基本运动形式分:
生产技术分类:
物质材料技术动力能源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
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信息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技术
三、技术的体系和结构
技术体系
从宏观的角度,它是各项技术之间根据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社会条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结而组成的系统,也就是说,技术体系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项技术组成的。
一项新技术发明之后,能否在生产中加以应用,并与已有的技术联系起来构成新的技术体系,除该项技术自身的实用性外,还要有其他一系列其他的技术,同时还需要有社会价值观念、文化基础、经济关系等各种条件的配合,形成一定时期的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是技术在社会中现实存在的方式,它是把技术之间的联系放到社会条件下加以考察而形成的复杂的技术网络体系
日本学者星野芳郎通过对人类技术史的考察,提出近代技术史上出现的三次技术体系更迭
第一技术体系形成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蒸汽动力技术是主导技术,从而使人类进入蒸汽动力时代

第三技术体系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微电子技术处于核心的主导技术地位
技术结构
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种技术活动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在社会发展史上,技术结构的技术发展模式是从单相技术结构向双相技术结构和三相技术结构逐步强化的过程:
⑴古代单相技术结构
经验型技术结构。这是一种由经验知识、手工工具和手工性经验技能等技术活动要素组成的,并以手工性经验技能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它是农业社会的主导技术结构。

第六讲 技术的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