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登岳阳楼
第一页,共26页。
雄踞岳阳市西门城头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一道横梁,这在祖国古典建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主楼3层,呈长方形,,,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二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传说中,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检阅大军的地方。
第二页,共26页。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及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第三页,共26页。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及冷炙,到处潜悲辛。
第四页,共26页。
杜甫草堂
第五页,共26页。
杜甫草堂
第六页,共26页。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第七页,共26页。
吴楚东南坼: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后来人们习惯称这两地为吴楚。坼(chè),裂开。
乾坤:天地。
字:这里指书信。
戎马关山北:北方有战争。戎马,指战乱。当年吐蕃入侵,郭子仪率兵五万屯驻奉天(今陕西乾县)防卫,时相接战。关山,关隘和山岳。
凭轩涕泗流:倚着栏杆流眼泪。
第八页,共26页。
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 你是否同意?
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
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
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
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
第九页,共26页。
这首诗的意境 是壮阔还是狭小?从开头四句来思考。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整个地在湖水之中飘浮。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壮阔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第十页,共26页。
九年级语文登岳阳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