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②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③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了解学生的方法
①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资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 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②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 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 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注意制定调查访问计划,预先设计 谈话提纲、问卷,合理确定调查访问对象,分析通过调查访问获得的 资料要及时、客观、公正、科学。
③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 表现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注意保证有较长的观察时间;及时整理 观察资料;善于分析观察结果。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级集体是指班级成员具备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 一定的生活共同准则,成员之间有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灯四个基本 特征的班级。
3
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 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教育培养与类化的过程。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 级成员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因此,班 主任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 他们
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 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 子;其次,教师应把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制定集体规范并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 这 就是集体规范。集体规范一般分成文的规范和不成文的规范两类。 班 主任在班集体的教育管理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小学生 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等国家颁发的规范性文件,同时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一些 合理的规章制度。在集体中,还存在另一种约定俗成的、并无明文规 定的规范,它能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约束力,从而使行为表现为一种自 觉的形式。如果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巧妙地运用形成行为规范的心 理机制,就能逐步将管理要求转化为集体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从 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3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 而各
种教育活动又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
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室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舆论又称公意,是一种公众意见与评价,是集体生活中多数人意 愿的反映。健康的舆论是坚强的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教师要注意培 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方向。 良好的班风 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 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 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教师可通过讲清道理、树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