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 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 深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大致理解诗文含义,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这一艺术形式的美,理解诗人感情,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扣诗眼“忆”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先请大家读读诗的题目。
2、师:读了题目后,你知道了什么?
3、师讲重阳节的故事,介绍 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望远的习俗。
4、师:根据你的感觉,题目中,哪一个字深深地表现出了诗人的一种感情?(回忆、想念)
  二、初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感受掌握古诗节奏。
  1、出示诗,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这首诗,注意把生字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2、强调生字读音,正音生字。
   理解“茱萸”等生僻词
  3、指名读古诗。评议,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能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是一个进步,离学懂课文更近了。下面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中的注解,利用手里的字典,可以和同桌讨论,试着理解诗句的含义,实在不懂的,可以到讲台这里请求帮助。
  四、品读诗文,感悟思念之情。
  紧扣诗中关键词语,点拨指导,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一)“异乡异客”
  背景介绍:作者王维十五岁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永济,远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板书位置
山西永济
长安 华山 ·
这一去就是两年,两年时间里,王维没有回过一次家。当时十几岁的王维还只是一个孩子,在这个繁华而又陌生的都城,是那样不知所措,孤独寂寞。这异乡指得就是——,这异客指的就是——
  (二)“独”
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
“倍”组词(加倍、双倍……)
      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
     c、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个别读、师评价,齐读)
    ③“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诗人的心情、神情说开去:
     每逢__节,我看到__,想起家乡的亲人,____。
  2、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4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