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学研究-潇湘水云.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学研究-潇湘水云
 
 
  古琴曲,为南宋著名音乐家、古琴浙派创始人郭沔所作。当时适值元兵南侵入浙,南宋统治者偏安于一隅之际,郭楚望移居于湖南宁远九嶷山下,时泛舟潇、湘二水,远望云水奔腾,九嶷山为云水所蔽,不禁联想到当时国势日危,不见天日,有如九嶷山之云遮雾绕。因而引发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创作而成《潇湘水云》,以寄眷念之情。
  郭沔,生卒年不详,字楚望,浙江永嘉人。大约生活在南宋淳祐、咸淳年间(1190—1260前后),为南宋后期著名琴家、浙派创始人。郭沔一生清贫,南宋嘉泰年间,他在南宋主战派大臣张岩家作清客。后张岩被罢官,郭楚望便隐居于湖南南部衡山附近。郭沔对中国古琴艺术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明代中叶以前各类琴谱集里所传的琴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他整理,,他收集了大量民间野谱,整理了《阁谱》。《潇湘水云》外,还有《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秋风》《步月》等。他的直系传人刘志方、毛敏仲(毛逊),徐天民(徐宇)等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宗师,形成古琴史上影响深远的浙派。
  传说中,九嶷山是贤王舜的葬地,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成为贤明的化身。郭沔是一个终生未仕的知识分子,生活十分清贫。他所处的时代,正值元兵入侵,南宋王朝即将灭亡的前夕。而他又是一个反对苟且偷安,具有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的人,故他借九嶷山为“潇湘云水所蔽”的形象,寄托他对现实的黑暗与贤者不逢时的义愤和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
  《潇湘水云》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共分十段:一、洞庭烟雨; 二、江汉舒晴; 三、天光云影; 四、水接天隅; 五、浪卷云飞; 六、风起云涌; 七、水天一碧; 八、寒江月冷; 九、万里澄波;十、影涵万象。此曲流传至后世,有多种谱本,结构也有一些变化。十七世纪时《大还阁琴谱》中就发展为十二段;到了十八世纪在《五知斋琴谱》中已扩展为十八段.,后又加一尾声。经过许多琴家不断加工,艺术更臻成熟。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全曲情景交融,云水奔腾,景色与内心浩茫之情互为表里,寓意深刻。演奏上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揉、绰、注”技法,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此曲自南宋问世以后,数百年来广为流传,倍受各派琴家推崇,许多琴谱专集都收载了此曲, 多达五十余种。
  现代一般演奏的多为吴景略先生依据《五知斋琴谱》(清徐琪撰于1722年)打谱的版本,同时吸收了其它琴谱之长。全曲除引子和尾声外可分四大部分:
  第一段引子是用泛音演奏的曲调,这段音乐以圆润飘逸的泛音和不断上扬的跳宕旋律表现了轻烟缭绕、水波荡漾的优美意境,犹如一幅远景山水画。头四小节是贯串全曲的主题音调,尾句则强调了乐曲的商调式属性。
  乐曲第一部分包括二、三两段,描绘了云水苍茫、壮丽迷人的景色。开始,由按指荡吟等手法奏出“引子”中的主题音调,情绪深沉哀怨。渐渐地,曲调以较大的起伏展开,它进一步揭示了作者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一种忧国忧民的郁悒之情油然而生。
  乐曲第二部分包括四至八段,这是琴家称为“水云声”的段落。它利用“往来”、“荡吟”的指法技巧,在古琴低音区滑奏,表现了一种水气袅袅、云影飘忽的情态。这种往来滑奏所产生的颤抖音色,既令人联想起水荡云移的动

国学研究-潇湘水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94 KB
  • 时间2021-10-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