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
节奏划分
hè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翻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山,这里遗留有生长明妃的山村。 离开紫宫远嫁到北方的沙漠,最后只留下青冢向着漠漠黄昏。 画工曾经辨识昭君美丽的面容,只有死后魂灵佩戴着玉饰徒然在月夜归来。
千年以来流传昭君弹奏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悲愤。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和注释等,找出这首诗的诗眼(主旨)在哪里?
怨恨
(一) 操 作 方 法
[点拨一]: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首联)就写她的怨恨?写什么?哪个字用的好?
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赴” 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表现出群山奔赴的气势,突出了山势的雄奇壮丽。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的奇伟形象。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 操 作 方 法
教学过程
[讨论二]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写她远离汉宫远嫁匈奴
写她死后葬身塞外骨留青冢
用典。昭君悲剧的根源所在。写汉元帝,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写她怀念故国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诗眼:“怨恨”: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画师无耻,元帝昏庸。
[点拨二]: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咏怀古迹其三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