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低碳经济在近几十年来受到全世界各国的学者以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它是目前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和政策性理论入手,阐述了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并通过阅读大量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以及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四川省现行的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实现“十三五”期间的重要目标提出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四川省;发展模式;政策
一、绪论
人类在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高速发展和生活便利时,工业的迅速发展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报告强调:“自2000年以来,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了20%,這个排放量远远超出了2020年所应达到的排放水平”。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开始出现并逐渐被认可并付诸实践。本文研究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苏州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晋江的集群模式以及东莞的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以此研究各种低碳经济模式对我国低碳经济选择的启示。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了低碳经济( Low Carbon Economy )的概念:“低碳经济是实现高效的经济产出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以促使人们提高生活水平和优化生活质量。同时创新、发展和推广先进的技术,提供更多的商业发展空间。
二、国内文献综述
由于“低碳经济”理念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国内的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大部分是于2006年左右开始的。潘家华等(2010)通过分析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给出的定义,最终认为低碳经济是以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为目的,在碳排放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与人文发展。吴丹(2015)指出要扩大核电等新能源的使用范围,降低煤炭的依赖程度;大力支持林业扶植;在政府的引导下实施节能改造工程,进行制度、体系的创新;树立环保意识,提倡绿色消费等来发展低碳经济。孙威等(2016)结合2010投入产出表,以充分就业和环境保护为目标建立模型,指出中部地区应逐渐减少种植业占的比重,着重发展优质特色农业;抑制钢铁冶炼等高能耗产业的发展,维持采矿业已有的规模,提高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产业的比重,大力培育旅游及教育等新兴服务业。
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一)温州模式——民营经济。温州模式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范本。温州这个地方生产的服装、鞋等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都占有大量的份额,而且其他一些制造产业在全国范围内也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模式激活了在民间的、遍布全国的大规模市场,并产生一种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流通的发展形式。温州的支柱产业主要是轻型加工业,在发展低碳经济时自身有很大的优势,由于产业“轻”,所以产业在向低碳方向转型和升级时较容易也更快。温州模式虽然对四川省来说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想要完全发展这种模
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