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doc巫山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文章类型:发展规划 文章加入时间:2004-11-18 0:13:05
刖 B
世纪之初,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加快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 程,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重庆市“三步走”及我县“一户两地”战略目标制定《巫山县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立足于进一步深化认识县情,研究发展思路、重大项目建设和 政策措施,争取国家、重庆市对我县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以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加快重点产业培植进程,突出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 能致富”,提速奔小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
规划时限:近期2007年,中期2010年是规划的重点,远期2020年作出展望。
规划导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等,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本规划明确规定政府主要提供基础设施、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 竞争环境。政府提出竞争性产业发展方向、具体产业项目主要由企业和投资者根据市场自主决策。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自然状况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边缘,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介于东经109。33,至iioo ir ,北纬 30° 45,至31° 28,之间,东邻湖北省巴东县,南接湖北省建始县,西靠奉节县,北依巫溪县和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东西相距60. 5公里,南北延伸78. 4公里,幅员面积2957平方公里,山地占 96%,丘陵平坝占4%。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脉在境内交替延伸,,最 低海拔139米,相对高差2479. 7米。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 足,四季分明,°C,无霜期305天,年均降雨量1049. 3mm,年日照1542. 2小时。境 内土壤多以各系石灰岩成土,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黄棕壤和山地棕壤7个土
类,11个亚类,其屮农耕地8个亚类,包括18个土属,53个土种。耕地55418公顷(详查数), 占土地总面积的18. 7%,其中不宜耕种坡耕地25333公顷。林地147889公顷,占56. 8%,草地3156 公顷,占1. 1%,水域面积5950公顷,占2%,其它6323公顷,%。
2002年末,全县辖48个乡镇,567个村,45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5& 87万人,其中农村人 口 49. 75万人,城镇人口 9. 12万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2169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6美元, 一、二、三产业分别为48852万元、36438万元、66879万元,其结构比32:24:44,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12535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20万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8878万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14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0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6095万元,接待中外游 ,%,城镇登记失业率4. 2%,%。,科技对经济 的贡献率30%,义务教育普及率95%,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比47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85%和 90%o
第三节移民状况
巫山县是重庆市首淹县,移民搬迁大县。涉及27个乡镇、134个村、350个社,淹没县城1座, 建制镇2座,乡级镇9个,农村场镇3个,淹没工矿企业49家,434个单位,淹没水域面积3351. 46 公顷,陆域面积414& 54公顷,其中,耕地1245. 34公顷,最终动迁人口& 9万多人。
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一、二期移民各项任务,一次性通过国家终验合格。到 2002年底,累计完成移民投资251360万元,搬迁了 1座县城,7个集镇,37家企业,276个单位, 动迁67534人。
第四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突出问题
(一)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1、 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一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驰名屮外的长江三峡屮的巫峡,有蜚声 中外的“三台八景十二峰”,有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的小三峡、小小三峡,又有历 史悠久的“大溪文化”、204万年前“巫山人”遗址等景观,开发潜力大,三峡大坝建成后,“高 峡平湖”景观将更加秀美。二是矿产资源量大质优,已探明矿产15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4. 13亿 吨、铁1亿吨,居重庆第一。三是水资源较充足,长江过境流程56. 5公里,流域面积超过100平 方公里长江一级支流9条,地表径流总量22亿立方米,地下水量16亿立方米,可开发水利资源蕴 藏量4万千瓦。四是农林特产资源较丰富。山地占
巫山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