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故事征文:
我们该如何正视学生的差异
自由路小学 牛丽娟
摘选:
教师认知的优化
小学一节数学课上我点了一排六个学生到黑板上做练习,五个学生高高兴兴地去做了,唯有一个叫王明的学生静静地坐在那儿,无动于衷。
“你怎么啦,不舒服吗?”我问,回答我的是摇头。
“老师,他不会。”“老师,他是个笨蛋。”“老师,以前的老师不许他回答问题!”……
王明的眼睛映射出来的是自卑和恐惧,更有愤怒。
“王明,上去试试。”我鼓励他。
有一些同学的议论声。
“这道题不难,王明,你能够做出来的。”我再次的鼓励最终使王明走上讲台,同学们还在议论,我听了十分生气,大声说:“我眼里没有笨蛋。”
这个案例中的老师对学生是有爱心的,是有耐心的。这位教师眼中没有笨蛋,这种合理认识起到了一定作用。正是因为这位教师对学生的合理认知,因此他才会采取鼓励的态度,并且对那个学生的小小的进步采取鼓励的措施。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保持良好的认知尤为重要,我们应该着手对教师的认知进行优化。所谓优化教师的认知发展,其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理性认知水平。
假期里,空闲时翻看了几本教育书籍,其中一本关于教师心理的书籍,让自己从中联系工作实际想了很多,也让自己为新学期的到来,面对即将接任的毕业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书中记录了,一个老师在新接任的班级上课时的一个小事情,老师的一句
“我眼里没有笨蛋”,改变了全班同学对王明的看法,让这个在大家眼里永远就是一个笨蛋的孩子、什么都不会的孩子重拾了自信。
这个案例中老师的爱心与耐心帮这个孩子战胜了自卑与恐惧,也给我敲了一次警钟。自己教学这么多年,所接任的几个班级中除了优秀的学生以外,记得最清的就是那些“笨孩子”了,“你怎么这么笨?”、“你脑袋就不转圈!”……我想这些话可能每个教师都想到过,甚至都说过。在我们眼中,这些孩子都“笨”到了极致,课下可能我们都为了他们开夜车,可我们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种“笨孩子”的评价中,可能他们对自己已经失去了信心,从内心中也已经认定自己是怎么也学不会的。即使我们为他们加班加点补习,可取得的成绩却少得可怜,所以如此恶性循环,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笨蛋”,
教育小故事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