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基础资料一、颜色的基本知识 1、颜色的形成三要素:光物体眼颜色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 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 可见光, 波长 390nm-770nm ) 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 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觉, 同时, 我们所感受到的不同色彩还与观察者本人以及观察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因我们的眼睛和大脑适应性非常强, 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对色彩的辨认需要满足 3 个条件:- 一个物体- 光源( 当物体为发光体时则不需要光源)- 观察者概述人对颜色的感觉。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 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颜色的组成: 彩色红橙黄绿青蓝紫非彩色黑白灰颜色波长( nm) 范围红 700 640 ~ 770 橙 620 600 ~ 640 黄 580 550 ~ 600 绿 530 510 ~ 550 青 490 480 ~ 510 蓝 470 450 ~ 480 紫 420 390 ~ 450 2、影响颜色判断的因素(1) 光源的差别在阳光、日光灯、钨丝灯等光源下, 每一种照明都使同一个被测物体看起来不一样。因此,国家标准 GB 9761-88 在对色目视比色评判时, 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于比色工作, 可采用自然光或人造日光。自然光, 就是部分有云的北方光线, 光照从日出 3 小时以后到日落3 小时以前的北空光,光照应均匀,其照度不小于 2000lx 。人造日光光照, 采用具有 CIE 标准照明体 D65 光谱能量分布近似的光源照明的比色箱,其比色位置的照度应在 1000 ~ 4000lx 。对于深色的比色,照度要大些。(2) 观察者的差别个人眼睛的灵敏度总是稍有差别的,甚至认为色觉正常的人,对红或蓝仍可能有所偏倚; 随着年龄的增大, 视力也会改变。由于这些因素,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眼睛疲劳, 在对有强烈色彩板比色后,不要立即对浅色样板和补色样板进行比色; 在对明亮的高彩度色进行比色时, 如不能迅速做出判定, 观察者应对近旁中性灰色看上几分钟再进行比色;如果观察者进行连续比色, 则应经常间隔地休息几分钟, 以保证目视比色的质量, 在休息期间不看彩色物体。(3) 尺寸的差别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 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在进行目视比色时, 试板和参照标准板都应当是平整的,尺寸不应小于 120mm × 50mm 。(4) 背景的差别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 这称之为对比效应。对于要准确地判断颜色来说, 这是不利的。在进行目视比色时, 观察者的判断也易受周围彩色物体的影响。因此, 观察者所穿着的衣服应为中性色。在视场中, 除试板外, 不允许有其他彩色物体存在。使用光源时,不应有彩色物体(如红墙、绿树等) 的反射光。(5) 方向的差别从两个稍稍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被测物上的某点看起来会有明暗之差,这是颜色面有方向特性的缘故。 3 、颜色的测定和评判(1 )颜色标准颜色的三个属性——色调、明度和饱
调色资料通用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