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经典小说鉴赏》课程论文追河者—读张承志《北方的河》姓名: 鲁臻霖学号: 20111641 班级: 11 级汉 1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二O 一三年十二月追河者—读张承志《北方的河》摘要张承志小说《北方的河》,借一个追河青年与北方的河的故事, 表达作者对传统文化根源的坚守和对青春生命的赞美。本文立足于小说文本细节,试图解读其深刻的文化寻根内涵。在小说主人公身上, 找到作者张承志对生命意志的推崇和肯定。关键词: 北方的河寻父青春在当代文学史上,张承志及其作品被认为是特立独行的,甚至是不合时宜的。然而他却始终不为世俗所动,执着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精神哲学, 固守着自己的神圣理想。张承志以一种具有燃烧性的、放荡不羁的语言和思想, 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当代文学别具一格的一面。《北方的河》是张承志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围绕北方几条主要河流展开叙事。在叙事过程种,作者不断变换叙述视角(你、我、他),通过对过去经历、现实体验、未来设想的描写来展现作者那个特殊年代的人的成长经历 1。在这一代人的经历背后,和一些人的观点相异,作者肯定了以黄河为象征的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继而抒发自己对青春的热烈追求,和对生命的诚挚赞美。在详细解读作品之前,我们必须先认真体会作者在作品开篇的那一段引言。唯有读懂这一引言,我们才能全面正确把握整篇作品。“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来为我们总结的:那时,我们这一代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才会显露其意义。但那时我们也将为自己曾有的幼稚、错误和局限而后悔,更 <北方的河>解读.[J]. 文学评论会感慨自己无法重新生活。这是一种深刻的悲观的基础。但是,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因为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 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新生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们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从这种观点看来,一切又应当是乐观的。”张承志创作《北方的河》时,正直八十年代文化寻根热潮。在文化寻根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和作品否定过去的时代,否定中华传统文化。这里面尤其以大型纪录片《河殇—中华文化反思录》为要。《河殇》全面唱衰以黄河为象征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在痛苦。它的全部痛苦就在于:文明衰落了”“黄河无疑是世界上最暴戾最性任的一条大河”“五千年过去了,亚细亚的太阳殒落了”“当黄河文明也像埃及和印度一样,终于衰落下来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心灵就特别悲凉和痛苦”“中国将被开除球籍”“然而, 文明毕竟衰落了。历史的富足,文明的悠久,毕竟都是昨天的故事。”诸如此类的言辞贯穿始终 2。与《河殇》基调迥然不同的是《北方的河》,张承志肯定黄土文化根的作用,相信历史会做出公正的评判,那一代的价值终将显现,民族的命运也当乐观。正是这种乐观,激励着作者和文中的叙事主人公,保持旺盛活力, 不断地去追求青春生命的价值。一、寻父—追河者的寻根之旅某种程度上说,《北方的河》讲述的就是一次次追河的路程。文中的他走过了北方的很多河流,黄河、湟水、白龙江和洮河、额尔齐斯河与伊犁河、甚至内蒙古的锡林河以及青海的通天河,他还将去最北的黑龙江。走过这些河流,并不是漫步目的或无聊透顶的闲逛,每一次出发,都有一个伟大的使命在指引驱动。而在小说中走进黄河,就是一次寻父之行。小说从
追河者—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