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赏析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图1)格外受人瞩目,,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新高,令人欢欣鼓舞。让人精神振奋的“鬼谷下山”,径宽33cm,素底厚圈足,肩丰圆,短直颈,唇口稍厚。在罐体上,以鲜活青料绘一清癯道者,乘坐辔以虎、豹之双轮车,尾随两个步行兵卒,行至一溪涧板桥。道者身后跟着一纵马佩弓的少年将军,右手摇一旌旗,上绣“鬼谷”二字。将军身后山石岖,山后转出一位骑驳马的文官,身着宋代朝服、朝冠,左手执笏,回首顾盼,座骑英挺矫健,人物刻划流畅自然, 神韵十足。罐颈绘有一道波浪纹,罐肩绘缠枝牡丹纹,罐底则绘含吉祥纹的莲瓣。
从图案及发色看,该罐是由画艺极其精湛的画师以上等青料绘制,构图则取材于同时期的木刻板画。已知有著录的与该罐同样绘以人物故事的青花罐,世上原本仅存7件,该罐应是从未曾著录过的第8件。该罐颈部所绘的波浪纹可在其它的6只青花罐上见到,并与大卫得基金会所藏,带“至正十一年款”(1351年)的一对青花大瓶上的波浪纹非常相似( 著Imperial Taste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Chronicle Books,旧金山,1989,27号)。8只罐中,有3只罐肩上绘缠枝莲纹,有一只罐绘混合花卉纹,包括本罐有3只罐绘缠枝牡丹纹(波士顿博物馆所藏罐肩上及足部均未加纹带,参看朱裕平著《元代青花瓷》,文物出版社,上海,2000,229页,8-57号)。本罐是8只罐中惟一一件足部莲瓣内绘有吉祥纹者,与“大卫得”对瓶上所绘相似,而其它6只罐(图2)莲瓣均内含下垂如意纹。值得一提的是,本罐上的牡丹纹与“大卫得”对瓶(图3)瓶足上所绘者也非常相近,由此推测其制作时期极可能近于1351年。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所藏著名的青花鱼纹罐,与本罐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相近之处。从装饰上来说,两罐足部莲瓣均含吉祥纹饰,且火珠纹均是隔瓣出现;颈上波浪纹也极其相似,肩上牡丹纹则不仅相似,其整体布局竟是一模一样。再观察其拉环与修胎,也是十分相近,几乎可说是出于同一工匠之手。虽然两罐装饰主题不同,但其画工均是极为精湛。
元朝时期杂剧盛行,而罐的器型正适用于描绘叙事性图案,因此这些罐上时绘有元曲或通俗故事。如东京出光美术馆所藏之罐(图4)上所绘“昭君出塞”,便取自马致远《汉宫秋》杂剧。裴格瑟斯基金会(Pegasus Trust)藏罐则取材《三国志演义》之“三顾茅庐”。安宅美术馆旧藏罐绘有“周亚夫屯细柳营”一景,出自郑光祖《细柳营》杂剧。绘有相同题材的还有伊东氏收藏的一罐,不幸毁于二次大战间。但从现存照片上可见此罐之足部莲瓣也含吉祥纹饰,是所知除本罐外惟一一件叙事图罐绘有吉祥纹的。虽然伊东氏罐与安宅旧藏罐所绘题材均出自《细柳营》杂剧,但画面场景并不相同,波士顿馆藏罐绘的是“尉迟恭救主”一幕。此外还有一罐绘有脍炙人口的《西厢记》“焚香”一景(参看朱裕平著《元代青花瓷》, 文物出版社, 上海, 2000,229页,8-58号),现在亚洲一私人收藏家手中。伦敦维多利亚亚伯特博物馆所藏著名的青花梅瓶,其题材也出自《西厢记》(参看Ros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