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力学: 土力学是研究土体的一门力学。它以力学和工程地质学为基础,研究土体的应力,变形,强度,渗流及长期稳定性的一门学科。 2 地基:承受建筑物,构筑物全部荷载的那一部分天然的或部分人工改造地层。 3. 地基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条件:强度,稳定性,安全度,变形。 : 土是由岩石经理物理,化学, 生物风化作用以及剥蚀,搬运, 沉积作用等交错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所生成的各类沉积物。 5. 土粒:土中的固体颗粒经岩石风化后的碎屑物质,简称土粒。 6. 土是由土粒(固相)“冻土”, 土中水(液相) 和土中气(气相) 所组成的三相物质。 Eg: 是固体颗粒,液体水,冰,气四相体。 7. 物理风化: 由于温度变化, 水的膨胀, 波浪冲击, 地震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这种作用使岩体逐渐变成细小的颗粒。( 只改变大小,不改变性质) 8. 化学风化:岩体(或岩块,岩屑)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种作用不仅使岩石颗粒变细,更重要的是使岩石成分发生变化,形成大量细微颗粒(黏粒)和可溶岩类(发生质的变化)。 9. 残积土: 指岩石经风化后未被搬运而残留于原地的碎屑堆积物。它的基本特征是颗粒表面粗糙,多棱角,六分选,天层理,分布在宽广的分水岭地带,变形大,不稳定,属于不良地质。 10. 坡积土:残积土受重力和暂时性流水(雨水,雪水)的作用,搬运到山坡或坡脚处沉积起来的土坡积颗粒随斜坡自上而下呈现由粗而细的分选性和局部层理。分布在山脚或山腰平缓部位上部与残积物相连,厚度变化大。矿物成分宇母岩不同,不稳定,属于不良地质。 11. 洪积土:残积土和坡积土受洪水冲刷,搬运,在山沟出口处或山前平原沉积下来的土。随离山由近及远有一定的分选性,近山区颗粒粗大,远山区颗粒细小,密实,颗粒有一定的磨圆度。 12. 粒度:土粒的大小称为粒度,通常以粒径表示。 13. 粒组:介于一定的粒度范围内的土粒,称为粒组。 14. 颗粒级配: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个组粒占总量的百分比)表示土中颗粒大小及其组成情况。 15. 粒径成分分布曲线( 颗粒级配): 采用粒径累计曲线表示土的颗粒级配。曲线较陡,表示粒径大小相差不多,土粒较均匀,级配不良;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悬殊, 土里不均匀,级配良好。 16. 有效粒径 d1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累计百分数为 10 时的有效粒径。 17. 中值粒径 d30 :小于某粒径的土里质量累计百分数为 30 时的有效粒径。 18. 限定粒径 d60 :小于某粒径的土里质量累计百分数为 60 时的有效粒径。 19. 不均匀系数 Cu :反映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即土粒大小或粒度程度,系数越大, 表示粒度的分布范围越大, 土粒越不均匀, 其级配越好。Cu10 级配良好。 Cud60/d10 20. :指累计曲线分布的整体形态,反应了限制颗粒 d60 与有效粒径d10 之间各粒组含量的分布情况。砾性土或砂性土同时满足 1-3 两个条件时,则为良好级配的砾或砂;反之,则为级配不良。 Ccd30d30/d10d60 21. 源生矿物:原岩生成的经物理风化后产生的一般颗粒较大,无粘性土矿物。 22. 次生矿物:原岩经过化学(生物)风化形成的颗粒小,粘性矿物。 23. 结合水:当土粒与水结合作用时,土粒会吸附一部分水分子,在土粒
土力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