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分桃子》。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除数的整数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操作等过程,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
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除数的整数倍)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准备:若干小棒。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我来考考大家,猴子喜欢吃什么?(桃子)猴子妈妈给2只小猴带来了好多桃子,大家数一数带了多少个桃子?(68个)
【这些桃子是给你们两个人的,你们两个是好兄弟,分桃要公平.】
同学们看了上面的画面你们愿意帮两只小猴来分桃子吗?(愿意)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页,我们来帮助小猴分桃子。(出示并板书情境课题:分桃子.)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引入,、引出课题.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索
(一)多种方法探索68÷2
看了上面的画面,你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怎样分才公平?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
该怎样列式呢?
2。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可以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
同学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的方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交流。
有68个桃子,要分给两只小猴.
(1)要让两只小猴都满意,那必须平均分桃子。
(2)要让两只小猴分到的桃子一样多,才公平,两只小猴才没有意见.
6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呢?
68÷2。
小组活动:有的用小棒代替桃子分,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分完后小组交流分的方法,汇报小组活动结果。
(1)我们组用小棒当桃子,10个小棒一捆,每只猴子分到三捆,又分到4根,就是34个。
(2)我们组是用口算,先算60÷2=30,再算8÷2=4,30+4=34,所以68÷2=34。
(3)我们组是列竖式计算的。
(1)因为60÷2=30,把3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34=68,所以68÷2=34。
(2)我们组的分法与他们一样,只是竖式不一样。
因公平才有了平均分,因平均分有了除法算式,由此学生顺利列出算式,并理解了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列竖式计算这一内容非常抽象,我力求创设自主探索的条件,让学生亲历口算、分实物的过程,为列竖式计算打下基础。并鼓励学生尝试用新方法探索,虽然列竖式计算的学生基本上错了,但也由此发现了问题,,尝试形式、分析推
《分桃子》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