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医治病的八种治法
2、 掌握用药“八法”及相关护理
*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精品资料
3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中医用药“八法”是清代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归类总结而得来,“八法”通常是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每一种治法都是经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明证候、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中医护理人员掌握用药“八法”有助于辨证施护顺利进行。
*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一、汗法及护理
汗法,亦称解表法。
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汗法以疏散风寒为目的,常用于外邪侵犯
肌表,即《内经》所说“在皮者汗而发之”,
故亦称解表、解肌、疏解。比如外感初起,恶
寒发热,头痛,骨节痛,得汗后便热退身凉,
诸症消失。
发汗能祛散外邪,也能劫津耗液,血虚或
心脏衰弱以及有溃疡一类的患者,用时谨慎,
以免发生痉厥等病变。一般发汗太过,汗出不
止,也能引起虚脱的危险。
*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酸
性和生冷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生冷食物
不易散寒。
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药宜
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衣被,保暖
以助发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下热稀粥约200毫升
或给予开水、热饮料、热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
汗;若与麻黄、葛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因
药细需助,药重不需助,以防出汗过度。
*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4.观察出汗特点;有汗、无汗、出汗时间、遍身出汗还是局部出汗等。在一般情况下,汗出热退即停药,以遍身微微汗出最佳、忌大汗。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需继续用药;而汗出过多,会伤津耗液、损伤正气,可给予患者口服糖盐水或输液;若大汗不止,易导致伤阴亡阳,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采取措施。
5.汗出热退时,应及时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干,忌用冷毛巾擦拭,以防毛孔郁闭,不利病邪外达;大汗淋漓者,暂时不要给予更衣,可在胸前、背后铺上干毛巾,汗止时再更换衣被,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
*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6.病位在表者服药后仍无出汗,纵然热不退,也不可给予冷饮和冷敷,避免“闭门留寇”使邪无出路,而入里化热成变证,热反更甚;可以针刺大椎、曲池穴位达到透邪发汗目的。
7.对表证兼有风湿者,须用数次微汗,以达祛风除湿之功效。由于风湿互结,湿性重浊,粘滞不爽,要使其遍身微似汗出,缓缓蒸发,则营卫畅通,风湿才能俱去。忌大汗,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若大汗而出,则风气随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不能愈,还使卫阳耗伤。
*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