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考研建筑历史复习提纲.doc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19世纪下半叶一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 志制造联盟)
20世纪初一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
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一、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求建筑中 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
二、 复古主义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一) 古典复兴(1760年-1880年)
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罗马复兴/希腊复兴) 特点:形体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
(二) 浪漫主义(1760-1880年)
先浪漫主义带有旧封建贵族怀念已失去的寨堡与小资产阶级为了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而追求中世纪田园生 活的情趣和意识。在建筑上则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又称哥特复兴建筑。
特点: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二)折衷主义(1820—1920年)
不讲固定的法式,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不管时期、不管地区),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只讲求比 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也称为“集仿主义”。
代表作(1)巴黎歌剧院: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它的立面是意大利晚期的巴洛克风格,并掺杂了繁琐的 洛可可雕饰。
二、新材料、新结构和新设备
生铁结构:(1)最初应用于屋顶(2)生铁梁柱和承重墙的混合结构(3)民用建筑应用铁构件
铁和玻璃的配合(为了采光的需要)
巴黎植物园的温室(1833年书14,图1-3-5)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
向框架结构过渡。
框架結構最初在美國得到發展,因以生鐵框架代替了承重墻,故外墻不再擔負承重的使命,從而使外墻立面 得到了解放。
升降机与电梯
随着工厂与高层建筑的出现,垂直运输是建筑内部交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促使了升降机的发明。 1887年开始发明电梯。
(二)新的建筑类型
、百货商店:
在那时的国际博览会中,有两次突出的建筑活动:一次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 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另一次是1889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届世界博览会中的“埃菲尔铁塔”与“机械馆”。
(1)伦敦“水晶宫”展览馆(书P18图1-3-13、14)开辟了建筑形式及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
(2).埃菲尔铁塔(1887-1889年,书pl9 图1 -3-15、图1 -3-17)和机械馆(书pl9 图1-3-16)
埃菲尔铁塔:
设计人:居斯塔夫•埃菲尔(1832-1923)。
机械馆:
设计人:康泰明(1840—1893年)等二人,建筑师都特(1845—1906年)配合,
这是一座当时空前未有的大跨度结构,刷新了当时世界建筑在跨度上的纪录。
四、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的矛盾所提出的探索
背景:工业城市一生产集中〜人口膨胀一资源紧张、环境恶化一新城市模式的构想
(一) 巴黎的改建(对旧城改造有某些可借鉴的内容)
(二) “新协和村”(书p23图1-4-4)
和欧文提出“新协和村“的同时,还有傅立叶(1772-1837年)的“法郎吉”、卡贝的“依卡利亚”共产主义 移民区等。但这些理想社会主义城市在资木主义社会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先后均告失败。
(三) “田园城市"(书 p24-26 图 1-4-5、1-4-6)
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1850-1925年)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提出了 “田园城市”的概念,这是 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实际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
但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了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
建筑学考研建筑历史复习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