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文之让善教乐学有效践行新语文课程标准
湖北恩施 唐开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已公布并施行,其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正,同时更加强化关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自我学习和专家解读,我对新的课标理念及要求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理解。我认为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更加关注师生教学实际,更加关注学生开展,更加关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现把自我学习课标的浅薄收获呈现如下:
一、“认写生字”的强化激发学生感知母语魅力之情感
2011版《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做了特别多修订。首先从识字写字教学根本字表(共300字) 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2500 字+1000字)上进展了规定;接着又分学段细化了学生的认写生字(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1600-1800,800-1000);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000)并指出了不同学段学生要养成的学习习惯。(如第一学段: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标准、端正、整洁 各学段: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最后针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分层有序、实在可行的建议。(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每个学段都要注重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根本的笔画、构造、行款,掌握根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防止大量、机械的书写训练。)
通过学习我对《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识字写字”教学有了以下认识: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遵照“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其次是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让学生在认字写字过程中感受母语的美丽与魅力;同时还让我认识到要遵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写字的规律去按部就班地引领“识字写字教学”。
二、“阅读”的延伸拓宽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文字之视野
捕捉“阅读教学”中修订的内容: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开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里不仅告诉了我们“阅读”的宏大作用,而且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外,更要关注“教科书编者”的意图,不能为了“对话”而泛乱对话或曲解“编者之意”对话。由于“语文”关注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入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通过编者深思熟虑后的产物,读者要正确解读文本之意。
修订版中还指出:阅读教学不应以方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考虑;
要擅长通过合作学习处理阅读中的征询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舞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制造展示与交流的时机,营建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气氛。要引领学生的阅读品味等,这些修订让我悟到了阅读的广泛性与个性化。也告诉了我们“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引领学生有阅读的强烈期待,并在阅读中有自我独特见解。同时也在警示教
语文学科让善教乐学有效践行新语文课程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