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戴望舒《秋蝇》
《秋蝇》是戴望舒早期创作的诗歌。诗歌所揭示的是在二三十年代中国黑暗浓重的大环境里,诗人如大部分正直而善良的知识分子陷人了时代的梦魔。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使诗人只能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秘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地朦胧的。《秋蝇》这首诗歌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私人抒情性质风格。他倾听着自己生命的律动,向潜意识和梦里挖掘种种体会和感悟,并一一展示开来,这诗通过对一只“秋蝇”死亡前的细致描述,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感悟、对时代的叹息。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我对这首诗的看法。
一.解读和内容分析
在诗中“木叶”一共出现了四次,也发生了四次形象的变化。开头的“木叶的红色, 木叶的黄色, 木叶的土灰色,窗外的下午!”从结构上看,它们是分开一段段的,一句为一段,这给人清晰明确的感觉,也就是说,在苍蝇的眼里,还是比较清晰地感知木叶和它的颜色的,而这时的苍蝇听到死亡渐进的噩耗,开始慢慢地“衰弱的苍蝇望得昏眩”,只能“无奈地搔着头搔着肚子”。接着猛烈的秋风吹打着苟而残喘的木叶,“木叶,木叶,木叶,无边木叶萧萧下”。无数的木叶漫天纷飞,急速落下。日薄西山,剩下“太阳只有苍茫的色泽”,玻璃窗遇冷结成了冰片,这些意象营造了秋天灰冷,萧瑟的意境,也渲染了苍蝇死亡前的悲冷的气氛。死亡的脚步更近了,这时苍蝇只能“巡回地散一次步”,因为它已经四肢无力了,“它觉得它的脚软”。接着“红色,黄色,土灰色,昏眩的万花筒的图案啊!”苍蝇已经分不清眼前的一切,只感知到木叶的颜色,眼睛昏眩看到的是“万花筒的图案”,一切重叠在一起,视觉越来越弱了。模糊的听觉依稀可分辨出是从远方传来的古旧的声音,但究竟是什么的声音呢?“大伽蓝的钟磬?天末的风?”这时苍蝇已经感觉到死亡的魔鬼已经抓住自己了,身体“有点僵木”,“沉重的翼翅”。最后木叶旋转纷飞,“红色,黄色,土灰色的错杂的回轮。” 成为了苍蝇记忆里的最后景象,也是诗人为这弱小生命的完美落幕。
二.艺术特色
纵观《秋蝇》一诗虽然糅合了许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无边木叶萧萧下”、“大伽蓝的钟磬”、“天末的风”、“巨鸟的翎翮”,但是我们读这首诗仍然可以感觉其浓郁的现代诗歌气息,原因在于这整首诗的情绪是现代的,其表现手法也是现代的。以象征化的意境和氛围传达感情,是戴望舒对中国现代派诗歌建设的一个重要贡献。秋蝇是诗人的象征,也象征着每个人,正如秋蝇一样,每个人都必然会面对死亡或者困境,诗人以秋蝇的视角细致描述了秋蝇在死亡逼近的挣扎心态,在象征层面上表现人在死亡前的孤独无助,痛苦绝望,麻木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另一方面,秋蝇的死亡也象征了诗人在那个繁乱,冷酷的时代,自我感觉趋向死亡的感觉。同时,将苍蝇安排在秋天这个季节来描述,其实这象征了作者的某种思想状态。秋蝇眼里的整幅秋景图是现实世界的象征,“这样窒息的下午”、“无边木叶萧萧下”、“玻璃窗是寒冷的冰片了,太阳只有苍茫的色泽。”“昏眩的万花筒的图案”这正象征了现代社会的复杂、繁乱。秋天是很多大自然生命走向死亡的时期,正如作者当下的时代,现实摧毁了许多单纯的理想,阻碍新希望的萌芽。秋蝇的死亡挣扎过程则是现代人生活困境,“衰弱的苍蝇望得昏眩”、“它觉得它的脚软”、“苍蝇有点僵木,这样沉重的翼翅”,这些都象征着现
赏析戴望舒《秋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