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病与非病.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病与非病.doc病与非病三原则:
判断患者是否有心理疾病,以下是医学界公认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第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也就是患者是否出现幻觉 , 如幻听幻视等。 第二,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通俗说法就是对某件事有正常反应, 该哭的时候哭,该笑 的时候笑。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有病了。
第三,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就是说没有外界重大变革的时候, 患者是否性格大变, 是否 行为混乱。
此外,区分心理疾病和精神病的标准是是否有“自知力”, 要是患者意识不到自己的不正常, 那毫无疑问就是有病,需要去精神科治疗,连心理咨询都不用了。
在严重心理问题之上还需要判断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病区别, 其中若是属于精神病范 畴需要由具有处方权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提供专门的治疗, 特别是药物治疗。在心理学 界与精神病学界有普遍公认的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即:第一、是否出现了幻觉 (如幻听、 幻视等 )或妄想;第二、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第 三、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 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由此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严重损害 (即 行为情绪是否已经严重脱离理智控制) 。重点在于对幻觉妄想与情感是否倒错混乱两个方面, 对于是否有自我认知的判断应是在这两个重要判断基础之上。
(1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解释,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必 然不能被人理解。
2 精神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解释:知情意要协调一致,面对高兴的事悲伤就是不一致的表
现。
3 个性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的个性形成以后是相对稳定的, 在没有外界重大变革的情况下, 个性突然异常就违背这个原则。 )

病与非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144187108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