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入文字]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 http://hlbe./ “北京工作, 河北养老”, 你愿意吗?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 河北张家口、涿州相关部门正探讨北京老人入住河北养老机构的可能性,“以河北的养老资源, 分解北京养老压力”。尽管新华社 6月5 日报道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现在到定稿阶段”, 多名专家学者指出,河北想吸纳京津的人口和资源,还面临重重考验。“城市圈一定是自发的,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 首先否定了“河北养老”靠政策指挥的可能。他对记者明确指出,前段时间河北房价的上涨“是泡沫”。这位持续关注改革进程的学者提醒, 京津冀一体化加快进程, 必然带动河北发展,但“并不是短时见效”。“在北京和天津带动下, 保定、唐山等城市的发展速度高于河北其他城市。但这并不表明北京、天津的人口向河北转移的速度已经在加快。”“城市圈一定是自发的,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政策可以引导,但政策引导 20 年了,河北的城市圈为什么还没上去?说到底还是经济发展水平。要吸引人过去, 你自己首先要具备空气、水、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竹立家说。而河北目前的魅力,还不足以和京、津两大直辖市相抗衡。记者统计北京、河北省统计局的公开信息发现, 2009 年~ 2013 年这 5 年间,北京和河北之间,三项衡量指标的绝对差距基本呈逐年扩大趋势。这三项指标分别是:年人均 GDP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据 2014 年1月 16 日河北省农村工作会议发布, 按照人均纯收入 2300 元的新扶贫标准测算, 2012 年底, 河北省贫困人口还有 694 万人, 其中扶贫对象 462 万人, 约占农村户籍人口的 % 。河北的中小城镇、农村,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摆在哪里? 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振宇认为, 过去京津冀一体化过多强调“促经济”,忽视了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在以往的城市定位中, 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河北更多充当了北京‘后花园’的角色。”“回波效应”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纲纳· 缪达尔提出的, 就是用来解释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它是指一国或某一地区形成了一个经济中心,在其扩张和增长过程中,将会从其周边地区吸引净人口流入、资本流入和贸易活动, 从而加快自身发展, 并使其周边地区发展速度降低。“过多优势的产业、政策、资源、人才都在向北京倾斜, 不仅不利于‘环首都贫困带’地区的发展, 还加剧了环境、人口、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问题。”王振宇说, 北京对周边地[键入文字]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 http://hlbe./ 区资源的虹吸力越大,周边地区的“短板”更短,进而落差更大。北京应加大对周边贫困地区补偿力度学者指出, “回波效应”在河北出现,一方面有自然条件、积贫积弱等“先天因素”, 另一方面, “政策致贫”的“后天”因素也不可小觑。作为京、津两座特大城市的水源地, 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的开发不得不受限。记者查询《北京市水务局 2013 工作总结》, 2013 年,北京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河北应急调水 4 亿立方米, 约是北京全年用水量的九分之一。此外, 为北京两个水库“集中输水”的 8000 余万立方米也是河北、山西两省的“功劳”。而这一“供水”定
时政热点:让“京津冀一体化”红利惠及中小城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