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万 里 长 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
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长城是世界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长城遗产,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
难点: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认识长城的历史意蕴及提高公民对遗产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师问:
大家想用什么词语形容自己?
这节课想用“好汉”一词来形容大家,因为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革命长征路上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长城到底什么样子的,会让毛主席发出这样的感慨来表达革命必胜的信心。
【通过问学生用什么样的网络词语形容自己,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同时用学生最熟悉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
①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浩大的建筑规模。
②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三).构建课堂知识结构:
①蜿蜒的巨龙 ②建筑的奇观 ③历史的丰碑
(四).课堂讲授:
“万里长城万里长”:
朝代
修建背景(目的)
长城起讫地点
作用和地位
秦朝
抵御匈奴
西到临洮,东至辽东郡
体现了统一王朝的威力
汉
抵御匈奴
西到盐泽,东到辽东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明
防范北方游牧民族
西到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是历时最长、工程最坚固、设备最完美的长城
【过程中展示秦、汉、明长城示意图,让学生直观上宏观上感受长城的伟大】
:
两组学生分别从独特建筑风格和复杂完备建筑体系角度介绍长城,走进长城。
(1)独特的建筑风格
①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智慧
② 长城朴实浑厚,粗犷奔放,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自然和谐之美
(2)复杂完备防御体系
长城是由城墙、关城、烽燧、城障和军用道路等共同组成 。军事体系完备,防御严密,结构复杂【学生以长城保卫战喜峰口战斗为例说明长城的防御体系】
【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自己制作课件并且课堂自己展示】
长城之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 ——孙中山
长城是一卷凄婉的历史,是文化愚钝的标志 ——鲍昌
通过这两句话引入第三部分
【课堂活动】: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生活在古代的中原王朝的人民或者是长城以外的少数民族人民,你会如何看待长城?理由是什么?
透视长城----历史丰碑
①政治统治:从
第13课 万里长城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