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沧浪亭记
苏舜钦
原文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1】 ,始僦【2】 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1】
一日过【3】 郡学【4】 ,东顾草树郁然,崇阜【5】 广水,不类乎城中。并【6】 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7】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 有国,近戚孙承右 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 ,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那么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那么神不烦,观听无邪那么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那么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那么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 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 ,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 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1】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
【2】租赁
【3】过:拜访
【4】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郡国的最高学府。
【5】崇阜:高山
【6】并(bàng):通“傍〞
【7】杠:独木桥
钱氏:指吴越王钱镠
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
北碕:北边曲岸上
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
闵:同“悯〞,悲悯。
寻:长度单位
锱珠: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译文
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上下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闲,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凹凸漫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