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案例.doc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案例
1) 铜矿资源形势分析:
我国铜矿资源分布较广, 但多为贫矿,能开采的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从
区域矿业分布看,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开放区, 经济发达铜的消费量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因
此,积极勘查和开发该矿区铜矿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矿床地质评价
本矿床属于火山-次火山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矿体受北西向构造裂隙带控制。根据空 间分布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铜矿带: o号带位于隐爆角砾岩下盘;I号矿化带位于角砾岩带
中;II号矿带位于角砾岩带上部。铜矿化带主要赋存于 650m标高潜水面以下的原生带中。
长约1000m,宽约800— 1000m,埋深200— 600m。每个矿带由一系列的似层状、透镜状矿 体组成。单矿体长 300 — 500m,厚度一般 5— 15m,最大厚度 50余米。延深400— 650m, 最大980m。矿体总体走向320°倾向北东,倾角一般 25°— 35°矿石多呈半自形至它形粒 状结构,细脉状构造为主。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兰辉铜矿、铜兰、硫砷铜矿等。主要有 用组分为Cu,伴生有用组分为 S、Au、As、Ga、SO3等。主要有害组分为 As,含量一般在 — %。
通过普查工作,北西矿段已初步圈定矿体 41个,铜矿远景储量已达大型规模,金矿已达
中型规模。
3) 未来开发外部建设条件
1、 交通运输条件 本矿区位于上杭城北, 直线距离15km,有简易公路与主干公路相接。 矿区至较近火车站 110km,运输条件较好。
2、 供电供水条件矿区所处县电力不足。该区“八五”期间将建设 220kV变电站与闽西 电网联网,未来矿山开发的电力有保证。矿区水源严重不足,若矿山开发,须引汀江水。
3、 区域经济与社会环境矿区所在县属老区贫困县,工业不发达。当地农民经济收入较 低,城镇及农村劳力富余。矿山建设除水泥、砂石外,大部要从外地购买。
4) 矿床开采及矿石加工选(冶)条件分析
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主要矿体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区主要 含水带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岩体的稳定性好,矿体顶、底板岩石完整、稳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2、 矿床开米技术条件分析
本矿区主要铜矿体分布标高在+100-700m间,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 地形切割强烈。适于平硐溜井及盲竖井开拓,开采条件好。
3、 矿石加工(选矿)技术条件分析
根据本矿床的矿石特点,采用优先浮铜,后浮硫,最后浮明矶石的选别方法。据
已作的可选性试验资料:矿石的入选品位:%,%,%;选矿结果为: 铜精矿-Cu品位为 C=%%回收率为Kdi=%硫精矿-S 品位为CS=%产率为S 2=%.回收率为K d2=%明矶石精矿-SQ品位 为Csq=%产率为S 3=%.回收率为K d3= %.铜精矿中含
10-6,含 Ag117X 10-6,含 %=
可选性试验的结果表明,矿石物质组分简单,选矿效果较好。精矿产品符合质量要 求,%有待进一步解决。根据矿石物质组分的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