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豆的栽培技术剖析(pōuxī)
第一页,共34页。
四季豆栽培技术
孙晓雯
第1页/共34页
第二页,共34页。
第一节 四季豆
一、植物(zhíwù)营养
二、病虫害管理(guǎnlǐ)
三、栽培技术
四、施肥(shī féi)技术
第2页/共34页
第三页,共34页。
豆科作物缺素表现(biǎoxiàn)症状
一、缺氮先是真叶发黄,严重时从下向上黄化(huánɡ huà),直至顶部新叶。在复叶上沿叶脉有平行的连续或不连续铁色斑块,褪绿从叶尖向基部扩展,乃至全叶呈浅黄色,叶脉也失绿。叶小而薄,易脱落,茎细长。
二、缺磷根瘤少,茎细长,植株下部叶色深绿,叶厚,凹凸不平,狭长。缺磷严重时,豆角叶脉黄褐,后全叶呈黄褐色。
第3页/共34页
第四页,共34页。
底肥(dǐféi)
+
第4页/共34页
第五页,共34页。
豆科作物缺素表现(biǎoxiàn)症状
三、缺钾叶片黄化(huánɡ huà),症状从下位叶向上位叶发展。叶缘开始产生失绿斑点,扩大成块,斑块相连,向叶中心蔓延,后仅叶脉周围呈绿色。黄化(huánɡ huà)叶难以恢复,叶薄,易脱落。缺钾严重的植株只能发育至荚期。根短、根瘤少。植株瘦弱。
四、缺钙叶黄化(huánɡ huà)并有棕色小点。先从叶中部和叶尖开始,叶缘、叶脉仍为绿色。叶缘下垂、扭曲,叶小、狭长,叶端呈尖钓状。缺钙严重时顶芽枯死,上部叶腋中长出新叶,不久也变黄。延迟成熟。
第5页/共34页
第六页,共34页。
推荐(tuījiàn)产品
第6页/共34页
第七页,共34页。
豆科作物缺素表现(biǎoxiàn)症状
五、缺镁在三叶期即可显症,多发生在植株下部。叶小,叶有灰条斑,斑块外围色深。有的病叶反张、上卷,有时(yǒushí)皱叶部位同时出现橙、绿两色相嵌斑或网状叶脉分割的桔红斑;个别中部叶脉红褐,成熟时变黑。叶缘、叶脉平整光滑。
六、缺硫叶脉、叶肉均生米黄色大斑块,染病叶易脱落,迟熟。
第7页/共34页
第八页,共34页。
豆科作物缺素表现(biǎoxiàn)症状
七、缺铁叶柄、茎黄色,比缺铜时的黄色要深。植株顶部功能叶中出现,分枝上的嫩叶也易发病。一般仅见主、支脉,叶尖为浅绿色。
八、缺硼4片复叶(fù yè)后开始发病,花期进入盛发期。新叶失绿,叶肉出现浓淡相间斑块,上位叶较下位叶色淡,叶小、厚、脆。缺硼严重时,顶部新叶皱缩或扭曲,上、下反张,个别呈筒状,有时叶背局部现红褐色。发育受阻停滞蕾期,迟熟。主根短、根颈部膨大,根瘤小而少。
第8页/共34页
第九页,共34页。
豆科作物缺素表现(biǎoxiàn)症状
九、缺锰上位叶失绿,叶两侧生桔红色斑,斑中有1-3个针孔大小的暗红色点,后沿脉呈均匀分布大小一致的褐点,形如蝌蚪状。后期,新叶叶脉两测着生针孔大小的黑点,新叶卷成荷花状,全叶色黄,黑点消失,叶脱落。严重时顶芽枯死,迟熟。
十、缺铜植株上部复叶的叶脉绿色,余浅黄色,有时生较大的白斑(bái bān)。新叶小、丛生。缺铜严重时,在叶两侧、叶尖等处有不成片或成片的黄斑,斑块部位易卷曲呈筒状,植株矮小,严重时不能结实。
第9页/共34页
第十页,共34页。
四季豆的栽培技术剖析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