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何正确运用.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何正确运用“惩罚”
杨晓霞
所谓惩罚,是指个人或集体所进行的戒责,旨在控制某种不良行为。达到维护大众权益、维持公共秩序的作用。而教育上的惩罚,是指对受教育者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以达到更好地帮助受教育者健康发展,有效地遏止其不良行为蔓延的作用。
教育上的惩罚是良性的,善意的,是一种以爱作基础,它以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底线,以法律法规作准绳,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有效地遏止不良行为的蔓延为目标,与“赏识”相一致的一种教育方式。
孙云晓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其实惩罚与奖赏一样,也是教育者教育行为中常用的一种激励手段,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其基本出发点是帮助学生勇敢地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打好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惩罚”呢?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的几点:
一、“惩罚”要注意民主平等
无信不立,无法不治。要维护一种正常的群体秩序,维护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平等的权益,“惩罚”是必要的保障措施。
教育提倡“民主平等“的核心是尊重学生。而这种”民主平等“往往被过度夸大、片面理解。一些学生在生活中不懂得体谅、谦让和互助,一切以自主为中心,稍微吃点亏,便“严重受伤”或“怒火中烧”:学习上怕苦怕累,缺乏毅力,老师批评几句,不是与老师顶撞,便是“心理受创”,“离家出走”或者“愤世自杀”……只要是想得到的,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去做,根本不顾及他人和后果。
这种“尊重”不仅不是爱学生,而且是害学生。真正地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真正地尊重学生,就要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着想。“惩罚”学生,正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觉自律,为了维护每个学生的“民主平等”,它能帮助学生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正视错误、勇敢到地承担责任,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
二、“惩罚”不等于“体罚”,
也就是说“惩罚”的外延大于“体罚”的外延。
“体罚”单指通过对学生的身体进行惩罚,是其疼痛或劳累来迫使其就范的一种方式。旧私塾曾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这种方式除了可能对学生的身体造成较大的生理损伤外,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反抗情绪,是一种简单粗暴的、重表不重里的高压手段,为学生和家长所不容,也为国家法律法规所不容,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
“禁止体罚学生”;我国《教育法》第三十七条也明确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第2款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而“惩罚”的方式却有很多,可以是反省,可以是承担相应责任,可以是扣除相应积分,也可以是对学生参加某种活动权利的取消……它是一种促其内省,促其承担责任的警戒方式。
三、“惩罚”要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实施“惩罚”的前提。对学生实施“惩罚”,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对”和“错”,以及“惩罚”的标准,要先有规矩,后有“惩罚”,千万不可随意而为,临

如何正确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