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数学课堂再创造学习的策略
坦头中心校 徐卫芳
内容摘要:
数学学习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学的重点从教转向学,强调知识不是从外界强加给学生的,而是从自身的体验来认识。二是强调数学的实践性,从实践活动中去“创造”学习,这对于打破数学的神秘感,使数学变得生动,由抽象变得具体。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课堂的再创造学习:一、设置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动机,激起学生再创造的欲望;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再创造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数学;四、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空间;五、联系学生实际,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再创造学习任务,构建数学模型,创新应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 再创造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
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学生在数学学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解决,重模仿,轻创造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被视为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数学学习被理解为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忽略了思维活动的过程。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学生的再创造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设置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没有民主和谐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再创造可言。教学氛围实质是师生关系的为体,融洽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智力活动不受压抑,为学生提供再创造学等对话,放开眼界,多元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在课堂评价时不知识评价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正确与否,更要关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勇敢的表达,并对词给以鼓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即使回答不正确,也不批评、不讥讽,让学生感觉课堂是自由的、安全的。
例如,教完比较分数大小时,我专门安排了一节整理练习课。下面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师:在比较分数大小时,常会遇到那几种情形?请大家分别举一个例子。并分别说说比较它们大小的方法。(生一一回答)
师:大家说得很全面。那我们又是怎样得到这些方法的呢?
生1: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包含分数单位的个数多,所以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2: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少,那么其中的一份表示的分数就大。(部分学生似懂非懂)
2
生2: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有同样多的一袋糖,平均分给5个人吃和平均分给6个人吃,当然是分给5个人时每人得到的糖多。(学生纷纷点头微笑,师表扬了生2,并准备进行小结)
生3:我觉得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都要先通分再比较,有时也可以先约分再比较,如,6/9和1/3,6/9=2/3,因为2/3大于1/3,所以6/9大于1/3。
生4:我觉得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如5/6和7/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