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教育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香港浸会大学(简称浸大;英文名: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 HKBU) 是香港第二所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学府,为一所具有基督教教育传统的公立大学,以“全人教育”为其教育目标及理想,其校训为“笃信力行”。根据 2011 年 QS世界大学排名,浸大位居全球最佳学府第 243 位。 2012 年 QS亚洲大学排名,浸大位居亚洲最佳学府第 48位。而 2010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排名第 111 位,首次进入世界 200 强,同时,在亚洲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 13位。 1 、学校概况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 1956 年成立的香港浸会书院, 1972 年始改称香港浸会学院,首任校长为林子丰博士。大学共设有七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及持续教育学院。前六个学院共开设 40多个本科专业及 30多个高等学位修读课程。大学现有全职教学人员近 500 人,学生近 6,000 名,其中包括本科生 4,300 多人,研究生约 1,500 多人,国际交换生近 200 人。持续教育学院则开办副学士、学士及硕士课程,同时亦提供证书/文凭及短期进修课程,每年学生达 50,00 0 人次。该院于创办初期只开设外国文学系、社会学系、数理学系、土木工程学系及工商管理学系的文凭课程。由 1986 年开始,该院开办学位课程。 1994 年 11月,立法局通过有关条例,香港浸会学院正式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2005 年,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的珠海市合作建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该校学生毕业后会获颁浸大毕业证书。香港浸会大学设有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视觉艺术院及持续进修学院。香港浸会大学自创校以来一直增设多项创新课程,以配合香港社会的发展,较著名的包括传理学、中医药学、社会工作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及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等。浸大开办的中国研究、体康管理、欧洲研究、翻译学及人文学等课程,也是香港首创的。除此之外,“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幼稚园”(位于九龙塘)和“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位于沙田石门)亦是香港浸会大学的附属机构。 2005 年,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的珠海市建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即香港浸会大学珠海校园),学生毕业后获颁浸大毕业证书。 2007 年,香港浸会大学取录了 9岁的沈诗钧入读数学系学士及硕士课程,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大学生。 2010 年,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得了 AACSB 认证。 2013 年,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得了 EQUIS 认证。成为世界不超过百分之一的获得三大认证(AACSBEQUISAMBA) 的商学院。 2 、历史沿革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 1956 年成立的香港浸会书院, 1972 年始改称香港浸会学院,首任校长林子丰博士。该院于创办初期只开设外国文学系、社会学系、数理学系、土木工程学系及工商管理学系的文凭 天道教育课程。由 1986 年开始,该院开办学位课程。 1994 年 11月,立法局通过有关条例,香港浸会学院正式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3 、学校精神学校校训“笃信力行”“笃信”:忠实地信仰。“力行”:努力实行。校徽与标志香港浸会大学设有校徽和标志。校徽於 1956 年创校後便开始使用,由三种图案:圣经、波浪和绳结组成。圣经代表优质独特的基督教育,包括学术研究和对伦理及灵性的培育;波浪代表香港以岛为主的地貌,也与儒家的“智者乐水”呼应,代表大学不断努力改善质素;绳结代表在主的怀抱中基督徒能够联结一起。标志则於 1994 年在香港浸会大学正名为大学後开始使用,由靳与刘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标志建基於书本和水的图案,将学校英文名称缩写“ BU”与书本的轮廓结合,使标志与汉字的“迎”和“进”相似,代表中西文化的融合。而标志在 1996 年 10月的香港设计展获奖。 4 、院系设置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英国语言文学系语文中心音乐系宗教及哲学系人文学课程翻译学课程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及法律系经济系财务及决策学系管理学系市场学系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电影学院传播系新闻系持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附属幼稚园 天道教育理学院生物系化学系计算机科学系数学系物理系 5 、专业设置财经类、法律、纺织与服装、工程技术、管理、环境、建筑、教育、理科学、旅游、农林类、人文艺术、社科类、生物、体育、新闻传播、信息科学、医学、语言、自然科学。浸会大学文学院专业信息:
香港浸会大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