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研究
摘 要:文旅融合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于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下,实现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能在丰富旅游内容的基础上充实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文章在阐述文旅融合对旅游产业影响的基础上,就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展开分析,并指出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期望能实现民俗文化与旅游的深层次融合,继而建设高品质的旅游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旅游需要。
关键词:文旅融合;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在文旅融合理念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充当着文化的载体,只有实现文化与旅游广范围、深层次地融合,才能形成气势恢宏的“诗与远方结合”交响曲,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要。早在2018年,我国就开始计划、制订并落实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正向纵深推进工作。基于此,“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旅游格局正式形成,这种“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有效地实现了所属领域“1+1>2”的发展目标。基于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下,实现民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在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促进旅游效益增长的同时,也有效地传承与弘扬民俗文化。
1 文旅融合对旅游产业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在文旅融合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推行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融合,并且在“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思路的引领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状来看,文旅融合对旅游产业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文旅融合使得旅游产业行业的划分更加细化,仅在文化旅游层面,就已经摆脱了过去粗犷式的发展模式,并在全新的发展模式下呈现出更加细分和聚焦的新特点。如在文化旅游产品层面,除主题公园、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外,文化旅游还包括民俗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诸多类型。另一方面,文旅融合理念也促进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交融和纵深发展,这使旅游产业的业态更加丰富,常见的新业态形式包括主题游乐、教育研学、文化创意、体育产业、健康产业等诸多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旅游行业也逐渐形成了“旅游+”的全新发展格局,并且这些新业态逐渐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产业出现了无景点化的趋势,即在新时期,旅游产业逐渐由“景区旅游”转变为“全域旅游”,这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实现了旅游、娱乐、商业、学习、提升的有机统一,有效地促进了消费模式的创新发展。
2 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
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民俗本身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民间的一种精神状态,即民风;二是指民间的各类活动,如节日、礼仪、祭祀等;三是指民俗事象,这里的民俗事象指的是民风与民间活动交融后产生的具体事务。从民俗产生、发展的过程来看,民俗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即民众是民俗的创造者,同时其也是民俗的承受者、载体和传承者,当脱离民众后,民俗也就失去了根本意义。站在文化的角度,民俗则可理解为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事象,这种文化事象具有空間地域性、时间长期性和世代传承性。在社会实践中,人们还会通过民俗来引导人
们的思想观念,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这对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①
3 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分析
民俗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旅游本身是一种短期内离开自己居所到异地出行、停留的活动。在旅游过程中,异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会给游客带来一种新颖
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