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3、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15、锐角 <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周角
16、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特别注意:因为直线射线都无法度量,所以在判断题中,与直线射线比较长短的都是错误的。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邻角和等于180°,只需要量一个角的度数,就可以知道其他几个角的度数,
5、角的个数=n×(n-1)÷2
n为边的条数。数线段的方法也如此。
6、75度=45度+30度
15度=60度-45度=45度-30度
120度=30度+90度
150度=60度+90度
135度=90度+45度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例如1: 已知: A×B=215,则A×B×2=( )。
这是把B扩大了2倍,而积也应扩大2倍。即215×2=430,所以A×B×2=(430)。
例如2: 已知:2×A×B=200,则A×B=( )。
这是把A缩小了2倍,而积也应缩小2倍。即200÷2=100,所以A×B=(100 )。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如: 已知:A×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 510 )。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 则积就扩大m×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则积就缩小m×n倍。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如果m>n则积扩大(m÷n)倍。如果m<n则积缩小(n÷m)倍。
6、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8、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9、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0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其特点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1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其特点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中长边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两底间的距离叫梯形 的高。
1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
14、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8、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是对称图形。
19、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20、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