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1 / 7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其他伤感与恋恋不舍之情, 表达了对灵澈的深沉情义, 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采以及诗人固然失落却安逸淡泊的情怀。
送灵澈上人⑴
苍苍竹林寺⑵,杳杳钟声晚⑶。
荷笠带夕阳⑷,青山独归远。
【说明】
⑴灵澈 (chè) 上人:唐朝有名和尚,本姓杨,字源澄,会稽 ( 今浙江
绍兴 ) 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和尚的敬称。
⑵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
⑶杳 (y ǎo) 杳:深远的样子。
⑷荷 (hè) 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白话译文】
竹林寺里林木葱翠,暮色苍莽钟声悠久,
你( 指灵澈 ) 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创作背景】
灵澈上人是中唐期间一位有名诗僧,俗姓杨,字源澄,会稽 ( 今浙江绍兴 ) 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 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 ( 今江苏镇江 ) ,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诗写夜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
【赏析】
这首小诗记述诗人在夜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 它借景抒怀,构想雅致,语言精华,素朴秀美,是唐朝山川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 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 点明时已
傍晚,忧如敦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建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地。此
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告别回去情形。 灵澈戴着斗笠,
披带夕阳余晖,单独向青山走去,愈来愈远。“ 青山 ” 即应首句 “
苍苍竹林寺 ” ,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 ” 显出诗人屹立目送,
恋恋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屹立,目送友人远去的
1 / 7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7 / 7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形象仍显得特别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厚的友情, 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采。 送别多数黯然情伤, 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境界, 和作者的孤独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分别于润州,大概在唐朝宗大历四、五年 (769—770 年) 间。刘长卿于唐肃宗上元二年 (761 年 ) 从贬谪南巴 ( 今广东茂名南 ) 回来,向来失落待官,心情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
不大喜悦,在润州停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落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生入世的问题上,能够同归殊途,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怀。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地。
精巧如画,是这首诗的显然特色。但这帧画不单以画面上的山川、 人物感人,并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 令人回味不尽。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 触动诗人的思路 ; 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
,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向往,正是隐蔽在画外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