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克和千克说课稿.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页第1课时的内容。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以后要学的“吨”的教学奠定基础。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身体来感知。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能正确读出测量工具上的数值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设计理念
  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授课,这样即便于准备学具,又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学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四、说教具学具
  为了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袋装1千克盐、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天平。
  小组准备:一袋1千克的盐、1千克的水果、1千克的洗衣粉、二分的硬币、图钉、扣子等物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100克,火腿肠一根是50克,我的体重是35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引出课题: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用克和千克做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来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操作,获取新知
  1、克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图钉、扣子等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2、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
  (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教师问:两袋盐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适吗?
  生答:不合适。
  教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

克和千克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73775455
  • 文件大小71 KB
  • 时间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