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倾城之恋》中的月亮意象及其悲剧意蕴.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倾城之恋》中的“月亮”意象及其悲剧意蕴
 
 
董露霞 彭海云
【摘 要】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使用了许多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意象,而从数量及频繁度上看,“月亮”更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一个。在张爱玲笔下,“月亮”这个日常物象,经过其艺术手法的雕琢和添色,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文学寓意,从而使其能够在简单却强烈的描写中传达人物深处的苍凉意识及悲剧意蕴。
【关键词】《倾城之恋》;“月亮”意象;悲剧意蕴
月亮是中国文艺中的常见物象,在历来文人笔下,它更是作为吟咏歌颂,寄托个人情感的对象。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月亮”便被予以重任,频繁地在小说中出现,并最终衬托出了环境的变化和人物的转变。即,那是一种苍凉的基调和似乎已经早已预见了的悲剧结局,正如小说开头所写:“胡琴咿咿
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1]
一、《倾城之恋》中的“月亮”意象
小说屡次写到“月亮”,典型者有三。一次是在白流苏来到香港,与范柳原一番周旋后, “她不由得想到了她自己的月光中的脸,那娇脆的轮廓,眉与眼,美得不近情理,美得渺茫。”作为离过婚的女人,在受到兄嫂排挤,母亲漠视等打击后,她已不再骄傲、勇敢,甚至于有些自卑自弃了。此时的她渴望平淡安逸的生活而非惊天动地的爱情。虽然对范柳原的示好,她是警惕的,但在香港范柳原的陪伴和暧昧之举,她还是动摇了!她在月光下幻想起是自己的美让范柳原倾倒,然而这又何尝不会是像那月亮一样是“渺茫”的,朦胧的而不可捉摸的呢。在这里,月亮所代表的种种不确定和渺茫,增添了文章的苍凉色彩。
第二次写到月亮是在流苏有些局促不安的心理下,柳原在电话中心平气和地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么?”范柳原的心平气和正好凸显了白流苏的忐忑不安。这时她透过泪眼看到了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映照了流苏此刻内心不确定的痛苦。范柳原到底是爱她呢,还是不爱呢?
最后一次提到月亮是香港沦陷后,柳原带着流苏暂时安顿下生活。“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香港的陷落成全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促使他们在一起的,也许不是纯粹的爱情,但这有什么重要的呢?依旧是冷色的月光,但那银鳞闪烁着,有了生气。未来不再是无迹可寻的。流苏说:
“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显然,范柳原对她来说,已经是人生的依赖。所以在这个夜晚,看着外面的月色,再看着身边的范柳原,流苏的心没有比这一刻更安定的了。月亮这个意象中包含的積极象征意义,也在此刻是最温暖的。[2]
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有人说,中国文学至少有一半是月光文学。确实,月亮历来是诗人们吟咏歌颂,寄情抒怀的美好对象。文雅的诗人们,给月亮取了诸如银钩、玉盘、桂宫、婵娟等美称。而从《诗经》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到清代阮元《苏堤春晓》中“北高峰上月轮斜,十里湖光共一涯。”月亮意象贯穿了中国诗歌几千年的历史。那么,在古代诗歌中的月亮意象都有哪些特殊的意蕴呢?
其一是与爱情有关。从嫦娥奔月开始,月亮就与爱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代更有月老牵线一说。如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的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

浅析《倾城之恋》中的月亮意象及其悲剧意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11-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