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答题汇总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案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
师、教案内容、教案媒体和教案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案过程和评价 /
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答:(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案情境中通过与
教师、同学以及教案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案过
程。教师通过设计教案情境,组织教案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
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 / 反思过
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案过程中。包括在教案之前对教案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案过程中对教案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案之后的检验、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案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案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发展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成熟时期(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完善时期(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少年期是 11、 12 岁到 14、 15 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
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8、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答:青年初期是指
14、 15 岁至
17、18 岁时
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
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 " 经验型 " 向" 理论型 " 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
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9、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答:( 1)关于学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
1/24
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
我从中国教考论坛找到的,那里很多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应该能找到你需要的资料的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6 分)
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 分);②教
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 2 分);③学校有专门负
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6 分)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
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 分)( 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8 分)
答:(以下各点各
2 分)( 1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评价教师课堂教案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6 分)
答:(以下各点各
1 分)教案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案内容正
确;教育方法恰当;教案结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