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古代儿童连环画.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古代儿童连环画
 
 
刘文婷
摘要:“连环画”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文学读物,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图文互补”的创作形式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并在元、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本文梳理了古代儿童连环画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对于今天中国连环画的创作和实践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古代;儿童连环画;发展
一、古代中国儿童连环画的定位
中国虽古无“儿童文学”一词,但是为儿童服务的文学则是“古已有之”。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文中写道:“中国虽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特多归诸志怪之中,莫为辨别耳”。黄云生在其主编的《儿童文学概论》中,明确了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定位:“古代的儿童文学虽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但它却是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文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下四类古代文学作品都应当纳入儿童文学的概念范畴之中,即: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注重故事性、具有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
;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中那些符合儿童特点,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那些符合儿童审美观、为儿童读者所喜爱、能够引起儿童情感共鸣的作品,便应当归于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儿童连环画”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以一种隐性状态依附在各种文本载体之中,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
二、古代儿童连环画的前世
儿童连环画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图画书都以“图纹作品”呈现并被铸刻在青铜器上。其中在陶瓷装饰中表现儿童嬉戏和玩耍的画面又称婴戏纹,多数用于装饰瓶、罐、盘、碗等器物上深受儿童们的喜爱。两汉时期的图纹作品主要出现在壁画、石刻、雕刻等造像之中。汉代后期,这類图纹作品开始增加了“榜题”,即文字的说明。这种图文结合、通过文字对图画内容加以说明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连环画“图配文”的基本特征。直至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应用和推广,“图纹”逐渐演变为“图书”,逐步开始了写本图书向印本图书的转化。以图画形式来描述儿童的文学作品日益增多,其所呈现的自然界美好景物,生活中趣闻趣事,以及爱国思乡之情等,对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古代儿童图书作品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直到今天,《司马光破缸救人》、《李超比武》、《文彦博树洞取球》、《孔融让梨》等图画作品对我们创作儿童历史故事都有借鉴作用。
三、古代儿童连环画的今生
元代,城市商业日益发展兴盛,受其影响,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也快速发展。加上套版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为书籍出版带来的便利,讲史本和戏曲本开始盛行,单幅图、插图、冠图都开始出现,逐渐形成
“连环画”。生动细致的人物形象描绘,配以典雅优美的文字,中国书籍插画展现了高雅脱俗的境界。《三国演义》的关羽、孔明和《水浒传》中的武松、李逵等经典人物形象喜闻乐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元代小说连环画的代表作品-《全相平话五种》。它是元英宗至治年间由福建建安虞氏刊刻,共分为五部,其构图清晰易懂、情节内容紧凑连贯、人物形象活波生动,非常适合儿童阅读。
进入明代后,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小说的创作进入了鼎盛期。其中,《幼学琼林》堪称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图书,

浅谈古代儿童连环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