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伴性遗传》这一节,以人的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与前面的受精作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密切相联系。在本章中有着总结和应用的重要地位,而且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偶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好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以人的色盲为例,通过多媒体展示色盲症的遗传家系图,掌握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和特点。从而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伴遗传的规律和特点。学生虽对伴性遗传的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遗传的规律和特点仍不是很了解,又由于高中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事物探究有热情,但往往目的性不强,对过程、结论的探究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本节课把探究伴性遗传的规律和特点作为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以,作为伴性遗传的典型代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 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2)精心设疑激趣,以趣激学的教学方法。
(3),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3 说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
4 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对教法和学法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上这节课时,我先用色盲检测图的画面,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展示的是什么样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了解到有些人能清楚得看到画面,而有些人却分辨不出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分析原因。同时结合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例子,比较它们在男女患病比例上的不同,提出“为什么有些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问题。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来学习‘伴性遗传’吧!”这样使学生处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产生价值取向,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准备主动积极投入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2.学习新知
首先请同学们熟悉伴性遗传的概念。继而提出“伴性遗传到底有何特点?是怎么遗传的?”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然后以人类红绿色盲为例,具体分析伴性遗传。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我以小故事的形式讲述了红绿色盲症的发现过程并让同学讲述自己的感悟,从而领会到“认真的态度的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的思想。
本节课的重点的通过分析人类的红绿色盲的遗传现象得出它的遗传特点和传递规律,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我用一张有关红绿色盲的家系图,让学生观察它的遗传现象,并且提出一系列问题,步步为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及特点,即: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并且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
由于此时学生已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经教师的点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愉快地完成了师生间的互动
伴性遗传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