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蒲松龄七绝诗刍议.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蒲松龄七绝诗刍议
 
 
摘要:不同体裁的文学创作,在同一作家笔下具有大致相同的艺术追求。以文学成就而论,蒲松龄的诗歌创作远不如其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然而两者又不无一致之理。研究蒲松龄的诗歌创作,特别是研究最能显现其才情的七绝诗创作,无论学唐倾向、使事用典、性真追求与瑰丽的想象,对于深入探讨《聊斋志异》的文化品格与艺术特色皆大有裨益。
关键词:蒲松龄;七绝诗;学人诗;聊斋志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3712(2021)02-0084-15
蒲松龄以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享誉后世,并不以诗名。蒲松龄的郢中社友张笃庆,以一介书生却能于当时以诗名世,以致《清史列传》卷七○、《清史稿》卷四八四皆以之入《文苑传》,蒲松龄则难与其并列。可见古人对于诗文类“正统”体裁的重视。清初的诗坛盟主王士禛,与蒲松龄有交往并喜汲引后进,然而在其笔记或诗话中,对于蒲松龄的诗歌创作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评价。终有清一代,各种诗话作品论及蒲松龄诗歌之作者无多。然而从其传世的一千馀首诗歌
创作中,诸体兼备且各有优长,洵非寻常作手。探讨蒲松龄的诗歌创作,对于深入研究其《聊斋志异》的写作,大有裨益,绝非爱屋及乌的徒劳之举。
一、使事用典与唐诗情韵
清刘熙载《艺概》卷二有云:“绝句于六义多取风、兴,故视他体尤以委曲、含蓄、自然为尚。” [1]74在近体诗的绝句中,七绝又较五绝言长,最易窥见作者情性,因而当该体诗在作者诗集中有相当数量的基础时,以之為切入角度加以观照,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蒲松龄的七绝诗传世者近二百七十首,约占其各体诗歌总量的四分之一强,题材涉及纪行、应酬、遣怀、闲适、亲情、悯农、咏史,内容广泛,这无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众所周知,蒲松龄于八股举业,几乎沉酣一世,亟欲假科场奋志青云,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对于诗词一道,也恰如他“志异书成共笑之” [2]卷二295的超然态度,本不以为是读书人的正路。蒲松龄写于顺治十六年(1659)的《郢中社序》有云:“顾当今以时艺试士,则诗之为物,亦魔道也,分以外者也。” [3]1033这与时代后于蒲松龄的吴敬梓(1701-1754)的小说人物语如出一辙,《儒林外史》第三回,周进教训喜好诗词歌赋的童生魏好古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 [4]36然而世事往往难料,俗语所谓“着意种花花不活,闲插杨柳柳成荫”,蒲松龄未能以八股文章得志于场屋,自效于时,反而以友朋“共笑之”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扬名于后世,成为世界文豪级的著名作家。蒲松龄对于诗词创作并无刻意以求的执着心态,不过将之视为“约以燕集之馀晷,作寄兴之生涯” [3]1033的消遣之物而已。然而若以成就论,其诗其词固然远逊于《聊斋志异》的创作,但却比他孜孜以求、刻苦钻研的八股文章要有趣味得多,这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一个问题。
从蒲松龄的七绝诗来看,其诗风近于“以才学为诗”的“学人”之诗,而并不以有所谓“一唱三叹之音”的“诗人”之诗为尚。这一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与讲求“神韵”说的王士禛在诗学观上“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路径。蒲松龄与王士禛曾有诗歌唱和之雅,后者还曾为《聊斋志异》“点志”其目,然而却没有在其笔记或诗话中郑重地提及这位乡村教师的诗名或佳句,显然诗歌艺术追求的相左,无形中隔膜两人在这方面的交流。
蒲松龄以才学为诗,并非如后世肌理派以学问为诗、以考据入诗的食古不化,而是在使事用典中求得性情的展示,这一追求与其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略同,在其七绝诗的创作中尤为明显。先看其《寿赵夫人》:“笙歌簇簇寿筵张,一曲回波侑一觞。愿得诸郎第四五,青疏台上看乘羊。” [2]卷一43这属于一首应酬之作,是作者南下宝应县作幕僚时,为上司孙蕙的夫人赵氏祝寿所撰写。四句二十八字连用唐中宗惧内、晋丞相王导夫人曹氏性妒以及晋人卫玠童时羊车入市的典故,这首贺寿七绝调侃上司惧内与赵夫人不妒的美德,虽属游戏笔墨,若非腹笥深厚,是难以如此恰如其分而又能妙语解颐的。蒲松龄博极群书,正是因为“读书破万卷”,方能做到“下笔如有神”的从容。蒲松龄博闻强记,《聊斋志异》小说叙事用典如盐著水中,浑然无迹,堪称左右逢源。这种艺术手法在作者的诗歌创作中更是挥洒自如,得其所哉,已臻炉火纯青之妙。可见以才学为根基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共有特色。
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选录蒲松龄诗三首,其“诗话”有云:“留仙屡应试,不得志于有司。肆力古文辞,绝去町畦,能自达其所志。” [5]1444这是对蒲松龄诗文创作艺术独特性的肯定。这一独特性的最为明显的地方就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如《送孙广文先生景夏》一组七绝共有六首,多用典故或前人诗词意境抒发对老师一辈的依恋与怀念之情。孙广文即

蒲松龄七绝诗刍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