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龙源期刊网
“非遗”进校园
作者:卜文娟 来源:《艺术评鉴》 2017 年第 11 期
摘要:以田野调查法及观察法,对当下兴起的 “非遗 ”进校园热潮进行探究和分析。结果表
明:该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既必要又重要。它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 传承方式,推动全民文化自觉的形成,还能使非遗与教育事业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同时还发 现该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学校领导及教师观念陈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推广项 目杂乱无章,非遗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接受较为被动。改进及解决这些问题,能有效推动非遗 的保护与传承,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形成非遗保护与教育事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最终使 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
关键词:非物質文化遗产 校园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J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359 (2017) 11-0167-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 ”)是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一个新术语。有趣的是,其名字 虽新,历史却极为悠久。它是指: “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 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 所”[1。] 它涵盖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 语言; ; 、礼仪、节庆活动; ; 手工艺 [1] 。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所拥有的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 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 变。这使得文化遗产尤其是以活态形式存在的非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及时保护非遗, 使其得以延续与传扬。已成为新时代下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2] 。校园作为教育的重 要阵地,理所应当地成为了非遗获得存续的不二之选。
一、非遗进校园的必要性
首先,校园可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巨大的动力支持。非遗极具活态流变
“非遗”进校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