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日本核危机的论文 综合论文.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日本核危机的论文_综合论文精品文档
: .
关于日本核危机的论文_综合论文
摘要:后危机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审视、反省已成为 一种潮流。日本核危机的爆发,有其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但 处理核危机中所暴露的问题,令人深思。随着日本核危机的 加深以及日本东电公司擅自向太平洋排放污水,核辐射遍布 全球。恐怖、焦虑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这不仅仅是“天灾“, 而更多的是“人祸”。其背后隐涵着深刻的社会危机。这一一 方面进一步印证了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确定 性;另一方面,从制度层面,尤其是对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反 思,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伴随着人类社会矛盾的凸显, 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议题,又一次 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彰显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人的尊严已成 为社会正义的强烈呼声。西方理论家的制度、结构理论,提 供了发思当前全球社会矛盾的的有效方法。抨击威胁人类社 会良性发展的制度性问题,弘扬马克思人本思想,使核危机 远离人类生活,实现反映时代特征和要求的发展模式惠及全 球的目标,是当今时代所提出的新课题。
[关键词]:日本核危机 自由主义经济制度 人的生存与 发展社会发展模式
自日本发生地震引发海啸,导致核泄露以来,几乎全球 都已陷入了核危机的恐慌之中。各种媒体纷纷从不同的角度 报道危机不断加深的信息。从现有观点来看,是天灾还是人 祸,问题的焦点在哪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核危机的发 生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不能仅就问题本身分 析危机发生的缘由,而应从后危机时代的时代特征及其走向 来分析,从制度与结构关系的理论层面反思这一危机。反思 性是西方学者进行理论研究的视角之一,吉登斯在他的社会 结构理论中体现了制度、结构、行动之间关系的思想,强调 了社会实践的反思性:“行动者不仅始终监控着自己的活动 流,还期望他人也如此监控自身。这是反思性的基础所在。 反思性的另一个基础是行动的理性化,它是指行动者对自身 活动的根据始终保持‘理论性的理解’。” [1]反思核危机, 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现今的人类社会普遍 认同的发展观,是否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幸福、尊严 的提升?实现这一目的有无制度性保障?这些问题难以回 答,因为核危机使人类受到生存的威胁,人类社会将走向何 方的确是不确定的。
一、日本核危机与国际社会监督机制的缺失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 9级强震
并引发海啸,导致核泄漏等灾害,特别是福岛第一核电站 2
号机组的混凝土竖井于 2011年4月2日惊现裂缝导致大量 高辐射水直排入海,随后东电公司又将万吨低放射性污水排 放入海,这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日本专 家推测放射物 30年后将扩散至整个太平洋。可见,日本福 岛核危机的影响早已大大超出了日本本国领土,整个世界笼 罩着核辐射的阴云。据新华网 4月11日《震在日本 动在全 球》报道:德国《世界报》 2011年3月30日批评日本政府 坐视核物质飘散全球,却没有向国际社会做出预报,报道还 指出:核事故对大气、海洋环境和食物链的影响是深远的, 也是国际性的,也许未来几十年都不会根除。可见,此次日 本核危机对本国以及对世界的影

关于日本核危机的论文 综合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