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CAM功能
雨沐夏风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uperfamily,IgSF):
指分子结构中具有与免疫球蛋白类似的结构域
的细胞黏着分子超家族。
CAM(cell adhesion molecules):
即细胞黏着分子,参与细胞粘着的分子称为细
胞粘着分子。
细胞黏着分子结构图
IgSF中有的介导同亲型细胞黏着,有的介导异亲型细胞黏着,但都不依赖Ca2+,其中了解最多的是神经细胞黏着分子(nerve cell adhesion molecules,N-CAM),它在神经组织间的黏着中起重要作用。
不同的N-CAM由单一基因编码,但由于其mRNA剪接不同和糖基化各异而产生20余种不同的N-CAM。所有N-CAM的胞外部分都有5个免疫球蛋白样的结构域。
大多数IgSF的CAM介导淋巴细胞和免疫应答所需要的细胞(如巨噬细胞、其他淋巴细胞和靶细胞)之间的黏着。但是一些IgSF成员V-CAM、N-CAM和L1介导非免疫细胞的黏着,在神经系统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L1基因的突变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典型的病例是新生婴儿患有致死性的脑积水。
IgSF的功能是以识别为基础,因此又称为识别球蛋白超家族(cognoglobulin superfamily)。Ig折叠形成一个紧密的球状结构,提供了与不同球状结构多肽或化学基团粘附的部位,使之获得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IgSF很可能最早起源于原始的具有粘附功能的基因,通过复制和突变衍生形成了识别抗原、细胞因子受体、IgFc段受体、细胞间粘附分子以及病毒受体等不同的结构域。
IgSF的分类
抗原受体:T 细胞抗原受体复合体(TCRC)
B 细胞抗原受体复合体(BCRC)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 Ⅰ、Ⅱ类分子
粘附分子:与抗原激活有关的粘附分子有CD4及CD8 ,
与抗原激活无关的粘附分子有CD2等
免疫球蛋白受体:包括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 IgR)
及免疫球蛋白Fc受体(IgFcR)
细胞因子受体:有IL1 受体、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
集落刺激因子I受体、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
其他IgSF成员:如红细胞膜上的血型分子、细胞膜上有些
病毒受体也属IgSF。
IgSF的功能
识别抗原与提呈抗原, 引发免疫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接受细胞因子刺激, 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合成分泌。
与其他细胞的膜表面分子结合, 促进细胞间的相互粘附, 参与细胞的选择分化、激活, 引导细胞移行、归巢、定居。
参与Ig的转运与分泌。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CAM功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