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冷的记忆
关于寒冷的记忆
关于寒冷的记忆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关于寒冷的记忆
导读:本文关于寒冷的记忆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寒冷的记忆
原创: 无隅斋
今天立冬,气温猛然下降了很多, 又一个漫长寒冷的冬季到来了。说到冷,一件糟心的事就令人忧心忡忡。 我家所在的小区多年来一直正常供暖,今年热力公司图省事, 为了给隔壁一个袖珍小区供暖,
擅作主张从我们的换热站上往隔壁引管道, 被部分业主发现并制止了。热力公司恼羞成怒,采取了报复性措施,拒收我们小区的供暖费,以
停暖相威胁,试图迫使业主接受他们的方案。由于两不相让,事情就这么僵持着,这眼看供暖季就要开始了, 我们小区能否正常供暖还未可知,一想到这,我就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
从小到大,我是被冬天给冻怕了。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压根不知道暖气、空调为何物,一到冬天,赖以取暖的装备无非就是棉衣棉鞋和火炉子了。 事实上火炉子是靠不住的,一个小小的炉子散发的热量毕竟有限,除非挨着炉口坐着,才能感觉到火的温暖。 棉衣棉鞋就一定靠得住吗?也未必。 那时候的棉衣棉鞋都是妈妈亲手缝制的,纯棉花的,按说御寒是没问题,可也许是体质原因,我似乎比别人更不耐冻。一旦气温降到零下,我的手和脚必定要遭殃。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特别是上学的时候, 每天都要骑自行车, 再厚的棉鞋棉手套也无法抵御呼啸的北风。晴天干地的时候还好,棉鞋毕竟抗点儿寒。一旦下雨下雪,出门泥泞不堪, 就只能穿水靴去上学。水靴就那薄薄的一层橡胶,零下十来度的气温,一趟路走下来,那脚丫子就能动成冰疙瘩。农村学校的教室没有任何取暖设备,晨读课上,为了防止继续冻脚,同学们就一起跺脚,一时间跺脚声盖过了读书声, 犹如炮声隆隆,又似天雷滚滚,真乃一大奇观。
要一直等到中午,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教室里, 室温才开始慢慢升高,这时冻僵的手脚渐渐暖过来。可是暖过来之后就开始肿,手背肿得像馒头,脚肿得鞋子几乎要盛不下。然后肿的地方就开始痒,那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痒,从手脚痒到心里,痒得连课都听不下去。手痒还好说,挠就是了。脚痒就比较麻烦,我都是趁老师和同学不注意,在课堂上偷偷脱下棉鞋, 把痒的地方放到课桌腿上来回蹭, 直到把袜子蹭出一个大洞。但无论是挠还是蹭,也只能是缓解而已,无法根治。
止痒的办法也有, 只是比较残忍。 回到家往洋瓷盆里倒上半盆滚热的开水,拿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胆气来, 狠着心咬着牙把冻伤的脚泡进去,等会水温降下来就继续兑热水。这样反复多次以后,把脚从水盆里提上来,就会发现基本上消肿了,也不再奇痒难忍,但原来没肿的地方也跟着烫了个七分熟。 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也只是当晚奏效,第二天早晨上学路上再一冻, 就又反复了。反复这么几次以后,就开始生冻疮,皮肉开裂,接着溃烂,这种情况就只好咬牙扛着,等到来年开春气温回升,才能慢慢自愈。
关于寒冷的记忆
关于寒冷的记忆
关于寒冷的记忆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白天冷得寒彻心骨,晚上也好不到那儿去。除了炉子根前以外,
坐哪哪凉,写完作业烫完脚以后就得赶紧钻被窝里暖和
关于寒冷的记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