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管理》(Corpor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南京审计学院管理学院
汪建康
学习目标
1. 定义什么是公司治理,并解释为什么它可以用来监控管理者的战略决策。
,所有权普遍与经营权相分离。
,并描述它们的战略含义。
——所有权集中、董事会以及管理者薪酬是如何被用来监控管理决策的。
。
——公司控制权市场是如何制约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的。
,特别是在德国、日本和中国。
,以及这种做法对高层执行者的重要性。
第十章 公司治理与伦理
公司治理概述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公司治理的内涵
公司治理的主客体
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
公司治理的架构
内部治理
外部治理
国际公司治理
英美的外部治理模式
日德的内部治理模式
亚洲的家族式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发展的探讨
问题
1. 什么是公司治理?
2. 为什么要对公司进行治理?
3. 该由谁参与公司的治理?
4. 如何进行公司治理?
5. 如何评价公司治理的好坏?
公司治理概述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公司治理的内涵
公司治理的主客体
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一、什么是企业?
企业是集合生产要素——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并在利润动机和承担风险的条件下,为社会提供生产和服务的单位。
、自负盈亏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二、企业制度的演进
业主制企业
特点:企业归业主所有;企业剩余归业主所有;业主自己控制企业
缺点:容易出现资金短缺,贷款信誉度差,无限责任
合伙制企业
特点:企业归出资人共同所有;出资人分享企业剩余或亏损;出资人共同管理企业
缺点:监督成本高,效率低;个人绝对债务风险高;合伙企业稳定性差;
公司制企业
股权结构分散化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古典企业
公司≠企业
公司制企业包括: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二者的共同点是:
股东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股东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是分离的;
二者对外都是以公司的全部资产承担责任。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二者的区别是: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最低注册资本
3万元
500万元
募集资金
发起人集资,不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
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
股份转让
困难
自由
股权证明形式
出资证明
(不可转让、流通)
股票
(可以转让、流通)
股东会
股东人数有上限
股东人数没有上限
两权分离程度
低
高
财务公开程度
可以不公告
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第十章--公司治理与伦理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