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木桶理论视野下基层社会管理创新.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木桶理论视野下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摘 要 2010年以来,社会管理成为中国社会改革的前沿问题,其内容涉及到管理主体、体制、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本文以木桶理论为分析工具,以“瓮安事件”到“瓮安转变”过程为案例,对“瓮安经验”形成进行多维度思考,拟梳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 木桶理论 基层 社会管理
“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某种社会职能是才能持续下去”
――卡尔・马克思
一、木桶理论
二、木桶原理视野下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常见问题
1、基层社会管理中“木桶提柄”(政府管理 社会自主管理)不借力。一个木桶有两个提柄,是决定木桶优劣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我服务是社会管理这个“大桶”的两个提柄。当资源配置方式由集中转向分散,市场主体由唯一转向多元,必然导致人的偏好和需求的多元化,矛盾形式向多元化的转变。社会管理所面临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要求,原有的以集中为特征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显然无法满足这一新要求。面对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主体上“一支独大”,能力上“捉襟见肘”的局面,而当前我国社会的自我管理尚未发育成熟,一些社会团体具有“官民二重性”,社会组织结构不全,自组织能力较差、主体对政府依赖性强,社会管理两个“桶柄”都不能满足社会管理的要求。
2、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桶箍”不结实。“桶箍”是木桶的”规矩”,使各桶板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社会管理中,法律、制度是联系社会各单元结构的“桶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对社会管理主体、职能、结构、责任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工作目标不明确,内容、程序、方法、监督、参与等方面缺乏制度规范。这直接导致基层政府在管理中“缺位”、“错位”、“越位”现象相当普遍,社会矛盾难以解决,甚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派生出新的矛盾与问题。
4、基层社会管理的“桶板”高低不匀。决定木桶盛水量是其最短的板块。基层社会管理中,决定社会和谐的因素很多,如经济发展速度与规模、城乡差距、两级分化、就业问题等,它们围成了社会管理这只“木桶”。任何一个社会因素成为“短板”,社会管理都会出现问题。基层社会各重要因子齐头并进地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5、基层社会管理的“桶隙”过大。保证各种管理主体在体制上相互接轨,工作中相互配合,减少社会管理过程中的盲区是有序管理的关键。另外,对于社会管理中出现“蛀虫”,对于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等个人要严肃清理,并把漏洞及时堵上,才能发挥社会管理的整体功能。
厘清社会管理者的不同角色,培育社会管理的新型主体,健全社会管理制度与法律,弥补社会中各种短板,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密切配合,围绕社会民生问题,扎实工作,社会管理工作才能有序展开。
二、木桶原理与“瓮安经验”
“瓮安事件”后,县委、县政府为了扔掉黑除恶一票否决县、社会治安一票否决县、全省毒情重点整治县、全国假币问题重点整治县、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末尾县等“帽子”,狠抓“发展、民生、稳定”三个要务,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瓮安县的稳定、和谐发展。据贵州省统计局调查测评,瓮安群众的安全感大幅提升,%、全省第78位、黔南州

木桶理论视野下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无需盛会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