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硕学位论文看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doc从博硕学位论文看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摘要】本文以少数民族档案为研究对象, 共统计了 70 篇与其相关的博硕学位论文,分别从年度、主题、学位授予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关键词】少数民族档案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档案, 这些民族档案是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是国家档案全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关于少数民族档案研究日益成为档案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档案学领域也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定量分析相关主题的成果, 但从博硕学位论文进行分析研究的却不多见。鉴于此, 本文拟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 对具有一定学术研究水平的博硕学位论文进行统计, 分析少数民族档案研究成果及特点, 以期对该领域档案研究工作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借鉴。一概念界定 1960 年8 月国家档案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 首次提出了“少数民族档案”的基本概念, 但是并未给出一个完整内涵和外延, 之后, 有许多学者分别发表文章进行探讨, 观点不一。有学者认为有少数民族文字的档案才是少数民族档案。杨中一等学者认为凡属于反应少数民族问题内容的档案,无论什么载体形式、书写形式,都应视为少数民族档案。[1] 张鑫昌等学者认为少数民族档案应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少数民族档案即以某少数民族文字符号等方式记录和反映本民族自身历史和现状的原始记录; 广义的少数民族档案则是各个时代的一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关于各少数民族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符号的原始记录。[2] 综上所述,以少数民族文字作为划分标准的观点有失偏颇,有些少数民族没有形成本民族文字, 有许多档案是用汉字写的, 这样划分不利于少数民族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此外, 单从少数民族档案的来源来定义也是不客观、不全面的, 故综合来看, 张鑫昌等学者的观点就比较全面,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而事实上大多数学者也一致认为少数民族档案除了具有一般档案的特点外, 还要具有少数民族的特点, 它应当是少数民族的各种社会组织或某些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反映本民族活动的原始记录。[3] 二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的学位论文数据库、KI 中的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读秀知识库”中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为搜索平台, 辅于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云南大学图书馆联机目录查询系统以及各学位授予单位图书馆收藏的博硕学位论文库, 以少数民族档案研究涵盖的各个主题:“民族档案”、“少数民族档案”、“民族档案史料”、“民族历史档案”、“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等为主要检索字段加以检索,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具有多样性, 故又以各少数民族作为检索字段逐个检索, 最后对检索结果进行核对筛选, 剔除重复收录的情况, 选择研究性学术性较强的来分析研究。三统计结果及其分析通过检索统计, 截止到 2014 年, 以少数民族档案为研究主题的学位论文共计 70 篇,其总体情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认知。 1. 年度分布。对某个领域的研究可以从年度分布的角度来把握该领域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研究状况。如表 1 中的数据显示, 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的博硕学位论文从 20 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起步
从博硕学位论文看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