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语言文字运用助推器
——也谈课堂小练笔教学
娄山关镇中心学校:戚谊
【摘 要】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号角嘹亮地响起,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鲜明地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语文的首要任务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此我们呼唤“真语文”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运用,课堂小练笔有效打通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壁垒,成为语言文字运用助推器。(精品文档请下载)
【关键词】:课堂小练笔 语言文字运用 有效方法
古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读及写,这之间的距离就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问题,课堂小练笔让阅读与写作有效连接,以读促写,点亮阅读教学。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理解中运用,运用中理解,良性的循环,提升了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怎样用好这个语言文字运用助推器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不要每课必练,要画龙点睛
在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专家说课堂小练笔好,大家就单纯强调多练,觉得多多益善,而忽视了教材因素的合理挖掘。比如有的教师在讲到某个关键词或某个重点句式时,立即要求学生仿照造句,借以练说练写;还有不少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完某个重点段后,要求学生换掉某些词简单仿写,如:《桂林山水》中山水描写段落,就让学生把桂林山水换个地名就写成描写家乡景物的作文,这样的仿写并没有抓住家乡景物的特点,有意义吗?这样生硬的“课堂练笔”迫使学生无话还要苦吟,扼杀了创新的种子,这样的练笔显然是高耗低效的。课堂小练笔,要求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依托文本找到适当的引线点亮小练笔的火花,画龙点睛。(精品文档请下载)
1、挖掘词语的丰富内涵。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说明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黄河从中华民族的“摇篮”变为祸河的原因,并增强环保意识。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一个“折腾”引起我们对于黄河成灾的无限思考,但文本并没有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这就是课堂小练笔的用武之处。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大胆想象用一段文字描写黄河泛滥成灾
时的画面,可以抓住人们的逃难场面写,也可以写黄河水的肆无忌惮,还可写灾后城镇的惨状……这样的练笔,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文本,有机渗透了环保教育,还有效进行了场面描写的训练。(精品文档请下载)
2、关注文本精彩句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句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荷花》,就可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写之前要帮助学生梳理脉络,抓住叶和花写,花的形态可用上排比句来表现花朵的美,这样描写更细致生动。这样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融入阅读教学,课堂小练笔真正成为语言文字运用助推器。(精品文档请下载)
3、学会与文中角色对话。《小摄影师》中“小男孩儿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引起了学生的多种猜想,这时顺势而导展开文本的续写,以第二次见面时,高尔基和小
小练笔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