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
第一节 病毒 感染
病毒感染要素
病毒 致病性
机体 感受性: 种属特异性;
后天取得 免疫情况;
一、病毒 传输方法与感染类型
(一)病毒 感染路径与传输方法:
病毒 传输方法
水平传输(Horizontal transmission)
病毒关键经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传输, 在特定条件下直接进入血液(输血、机械损伤、昆虫叮咬等)而感染机体。所引发 感染, 叫水平感染(Horizontal infection)
垂直传输(Vertical transmission )
经胎盘、产道, 病毒直接由亲代(母亲)传输给子代(胎儿/新生儿) 传输方法。造成 感染, 称为垂直感染( Vertical infection)
水平传输路径:
呼吸道: 表面感染(流感病毒) 、全身感染(麻疹病毒 )
消化道: 表面感染(轮状病毒) 、全身感染(Poliovirus )
泌尿生殖道: 性接触(HIV)
眼结膜: 肠道病毒70型
皮肤损伤: 注射、输血、叮咬、咬伤、机械损伤
垂直传输路径:
胎盘: 先天性感染;
产道: 围产期感染;
常见 与胎儿先天性感染相关 病毒:
风疹病毒; CMV; HSV; HIV; HBV
病毒 传输路径
呼 吸 道
空气、飞沫、痰、唾液或皮屑
正粘病毒(流感病毒)、副粘病毒,鼻病毒、水痘病毒和腺病毒
消 化 道
污染的水或食物
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他肠道病毒、轮状病毒、HAV及HEV
眼及泌尿生殖道
接触(直接或间接)、游泳池、性接触
HIV、HSV-1、HSV-2、CMV、
HPV、腺病毒及肠道病毒70型等
破损皮肤
吸血昆虫、狂犬
脑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等
血 液
输血、注射、器官移植
HIV、HBV、HCV、CMV
感染途径
传播方式与媒介
病毒种类
经胎盘或产道
宫内、分娩产道、哺乳
风疹病毒、HIV、HBV、CMV
人类病毒 感染路径
(二)病毒 体内播散方法
局部感染 local infection
病毒侵入机体后, 只在入侵部位感染细胞
全身感染 systemic infection
从入侵部位经血流或神经系统向全身抵达远离入侵部位播散
进入机体血液系->病毒血症(viremia)
(三)病毒 感染类型
显性、隐性感染
急性、连续性感染
慢性感染 潜伏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
↓
↘
隐性感染(inapparent or subclinical infection)
非显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病毒侵入机体内, 不引发临床症状 感染
形成原因: 病毒毒力弱、机体防御较强, 病
毒不能大量增殖, 未造成细胞、组织严重损
伤; 或最终不能侵入靶细胞。
意义: 取得免疫力;
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成为感染源;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病毒感染后, 患者出现显著 临床症状
可表现为局部和全身感染;
急性感染: 潜伏期短, 发病急, 病程短, 恢复后
病毒被根本清除, 机体取得免疫力。
如流感, 甲肝等。
连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病毒在体内连续存在多个月,几年,几十年,
甚至终生携带, 常常/反复有病毒排除体外, 但缺
乏连续性 临床表现。
病毒能连续存在于体内 原因
病毒Ag弱, 不足以引发机体免疫反应;
病毒Ag变异, 机体免疫系统不能有效识别;
产生缺点病毒;
病毒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 病毒与细
胞共存;
病毒直接侵犯免疫细胞, 造成免疫功效下降;
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